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谁在开公募的飞机
2010-06-10      作者:好买执行董事、总经理 杨文斌

投资基金如同坐飞机,只不过,你真的知道是谁在开你的飞机吗? 杨文斌 好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当飞机在三万英尺的高空中飞行,除了上帝之外,你唯一可信赖的人就是机长了。在飞机出现颠簸时,机长从麦克风里传出的浑厚男低音会是你放松心境的天籁之音。投资基金如同坐飞机,你把钱的管理权交了出去,多少回报就完全在基金经理手里了。只不过,你真的知道是谁在开你的飞机吗?

80后基金经理渐成公募主流

据好买基金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底,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共出现过853位基金经理。其中,有507位目前还在岗,另外的346位已成过去时,超过总数的40%。而在任的基金经理中,其在岗的平均年限仅为2.58年,像浦银安盛、金鹰基金、民生加银等几家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更是不足1年! 如果我们再花点心思,去挖掘一下那些2000年以前就开始任职的、从业超过10年的24位基金经理的去向,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都已离开公募,目前仅剩王亚伟、尚志民、林彤彤三位依然坚守在公募的第一线。所以,我强烈建议有关部门给他们颁发“基民功勋劳模”奖章。

毫无疑问,公募基金经理的年轻化要比我们领导干部的年轻化来得更迅猛。只不过,这种年轻化却让我深为担心。我们不妨来翻翻旧账:以公募股票型基金为例,截止2010年1季度,近一年排名前10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为4.92年,而排名后10的基金,其平均任职时间仅为1.99年,新老基金经理的业绩差异一目了然。要明白这个道理并不难,“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在职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都是经历了几轮牛熊市交替而屹立不到的,其经验、耐心和坚韧都是常人所不具备的,其业绩水平自然会骄人一等。一句话,好的基金经理都是用大把的钱烧出来的。

公募基金话语权旁落

投资人自己虽然不会开飞机,却有选择的自由。说到底,买基金,就是买某个基金经理。一旦对人失去信心,投资人便会“用脚投票”,所以人材的流失必然导致市场和客户的流失。这几年,公募基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逐渐旁落,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2007年,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市场份额在经历2年的疯狂牛市后,达到顶峰,一度接近全市场流通市值的1/3。但在随后的2008-2009年,随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基金经理出走私募或转入专户后,公募的市场份额也一路下跌。到2009年底,仅占流通市值的15%,几乎只是原来的一半。而同时间段内,阳光私募风生水起,两年就发展了100多家,而其他的竞争对手,包括券商集合理财、银行理财产品也日长夜大,纷纷抢占公募的地盘。尤其在高端富人这个群体上,公募基金的话语权日益旁落,并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公募是座围城

我曾经和许多基金公司的高管探讨过这个问题,但解决公募基金目前的种种困境,似乎鲜有立刻奏效的良策。业内最大的呼声是开放基金公司的股权,让管理层以及核心员工持股以解决人才长期稳定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直到今天,公募基金的牌照依然是高度管制的,或者说,公募本身是个接近垄断的行业,民间资本很难进入。一旦开放股权,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将十分巨大,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有失公平。所以,股权开放很可能成为“一场难圆的梦”。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业内有两家业绩优秀的基金公司,易方达和兴业全球,基金经理团队出奇的稳定,至今还未发现一人出走私募。根据多次的拜访,我觉得至少在两方面值得业内借鉴。首先是公司内倡导长期投资的理念,为基金经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易方达的肖坚和陈志民都对我表示过,公司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至少为2年,一般为3年,这就为基金经理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要知道,许多基金公司给基金经理的时间最多一年,不行就下岗,基金经理甚至没有纠错的机会。第二,重视内部投研的人才梯队建设。未来5-10年,资本市场对基金经理的旺盛需求不会减弱,只会加剧。基金公司要采取强有效的措施,未雨绸缪,着力培养出一批基金经理的后备人选,才能在老基金经理离职时,从容不迫的应对。基金经理的薪水已经够高的了,事业留人、文化留任才是长久之策。

有一位转奔私募的基金经理曾说,公募简直是监狱。这话有些过了,实际上,公募只是个围城,城外的想进来,城内的想出去,但至少是来去自由的。城外虽美,但要自己觅食打猎,搞砸了可能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并非适合所有的人。

杨文斌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总经理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