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私募过冬 明星经理公转私光环难续
2012-10-26      作者:韦夏怡

肖华、王宏远、王贵文、江作良、吕俊、江晖、莫泰山、杨锐……有人说,当这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公募明星经理们选择离开或隐退时,公募基金开始趋于平庸;然而这其中,“私奔”的大佬们在离开公募的平台后,光辉似乎也在渐渐淡去。

今年5月从华夏基金辞职后就“销声匿迹”的公募一哥王亚伟最近也有了新的动向,成立了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转做私募。而对于一哥的“公转私”能否再续辉煌,市场亦是众说纷纭。另一方面,虽然今年行情低迷,但仍有7位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从事私募行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募基金经理“创业”的梦想,不过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私奔客们亦未必会有预想的发展。

“一哥”另起炉灶

近日有媒体曝料,王亚伟9月28日注册成立了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转做私募。

与之前很多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合伙创业不同的是,公开资料显示,千合资本股东仅为王亚伟一人,100%控股。资料还显示,王亚伟担任公司总经理和执行(常务)董事,而公司监事名为张富荣。

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信息查询显示,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粤兴二道6号武汉大学(微博)深圳产学研大楼B 815房(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王亚伟。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受托资产管理、股权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策划。在注册地址信息中,特别注明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而资料显示,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该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前海管理局为了专门有针对性地解决入园企业的登记注册问题。有媒体报道称,通过询问该处的招商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方证实为千合资本注册地,因前海合作区仍未建成,所以千合资本只是暂时入驻该地。

事实上,国务院今年批复了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前海计划对合格的企业按照减税15%的标准征收所得税,该政策还需国家部委进一步支持。据透露,前海现在已经成立了几十家私募。而据此,有市场人士猜测称,王亚伟选择落户深圳前海,可能是基于未来前海可能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

在5月份离职时,王亚伟或许已经有了自己单干的想法,他曾经表示,“我每买一只股票,都会想想散户会不会盲目跟从,会不会导致他们的风险太高,这掣肘了我的投资决策,也是我这几年中面对的最大的投资困境,是我离开华夏基金的最主要原因。我喜欢处于干扰较少的状态,能够和市场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排斥。我希望我对市场没有影响,更好地观察市场变化。”

“私奔客”或难续辉煌

对于王亚伟的复出,一方面,投资者更愿意解读为市场回暖的信号之一;而另一方面,在成立自己的公司后,王亚伟能否延续此前在公募基金业的辉煌,亦是市场人士更为期盼的。

看好王亚伟的,认为他的投资理念更适合做私募,从他之前的股票选择就可以看出,偏好冷门股、重组股,这些“黑马”也给产品带来超额收益,做私募没有仓位限制,可以快进快出。“对于王亚伟这样的明星而言,私募或许更能发挥他们的操作能力。”融智评级研究员彭晓武认为,基金经理“私奔”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从为人打工变为自己当老板,私募的管理更为灵活,而且赚钱也更为直接;公募的投资从仓位到选股都有很多的规则限制,而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操作则更为灵活;从事私募行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公募基金经理“创业”的梦想。

事实上,2007年基金业就一度出现了“公转私”的浪潮,肖华、江晖等明星人物投身阳光私募,随后出现了私募中的“公募派”;2009年至2010年,“奔私潮”再起。统计显示,熊市期间“奔私”人数相对较少,剔除市场因素,基金经理这样的转型因素还包括个人职业规划、薪资收入、行业前景等。一项统计显示,六年来,已有98位基金经理“私奔”。

不过,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观望。他们指出,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之所以有那么好的业绩,主要是因为这只基金后期基本上成了“封闭式基金”,而且资金量相对少,因此“船小好掉头”;另外华夏基金强大的投研平台一直是王亚伟的后盾,离开了这一平台,王亚伟未来业绩如何还有待考验。此前奔私的那些明星公募基金经理,自从改道私募,不少人的业绩都不理想,有的产品清盘,有的甚至因内幕交易被抓。私募排排网的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公转私的基金经理有更强的风控能力和调研能力。但是,因为离开了公募基金强大资源平台,以及雄厚的资金,许多基金经理“私奔”之后也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困难。

去年年末,原嘉实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管理的隆圣投资将旗下4只产品便同时清盘。在创立阳光私募之前,王贵文在嘉实基金担任总经理助理,还管理着嘉实主题精选。根据好买基金网的数据,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王贵文管理 嘉实主题精选期间基金净值增长175.9%,在同期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七。

2007年7月,王贵文离开嘉实基金创办隆圣投资,同年11月先后发行了4只阳光私募产品。

除了王贵文,从容投资的吕俊也是其一。其在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任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管理的中国优势基金累计收益550%,远超同期同类基金321%的复合收益。2007年8月吕俊辞去上投摩根的一切职务,并在当年11月创立了上海从容投资。但是,从容旗下产品的业绩并没有处于前列。根据统计,吕俊亲自管理的18只产品自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处在后三分之一,没有了往日公募辉煌的业绩。

近百只提前清盘私募度“寒冬”

反观如今的私募基金,日子也并不好过。

在市场跌跌不休、股债双杀之下,今年仅有不到五成的私募取得了正收益。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底,今年以来共有253只阳光私募产品清盘,其中93只产品提前清盘,占比近四成。弱市来临之时,大部分私募自保尚且困难,获得正收益不再那么容易,分红的次数也随之减少。去年全年,一共分红22次,不及2010年的一半。而今年截至2012年10月17日,私募一共分红51次,其中一季度15次,二季度18次,三季度4次,四季度14次。

面对持续疲弱的市场行情,重庆穿石投资基金经理蔡生俭表示,在现在的行情下,不少基金获得业绩提成的机会渺茫,管理费成为私募公司唯一的经济支柱。在难以开源的情况下,节流成了私募主要的求生措施。

据了解,目前私募提供的薪水也并不丰厚,普通研究员薪资仅几千元,而随着行情的持续低迷,裁员减薪潮也从年初的小私募逐渐蔓延到一线大私募中。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研究员彭晓武介绍,目前除了少数今年业绩还较好的私募外,其他较大的私募不少都出现裁员减薪。作为私募核心部门的投研人员也遭遇缩减,新价值等私募大佬就削减了部分投研人员,还有准备作别市场的私募团队负责人欲将整个投研团队转手。还有一些曾经“公转私”的研究员也再度回归相对稳定的公募。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