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6.3万亿信托的狂飙冲动
2012-12-02      作者:范辉

信托业规模从2007年的9491.53亿迅速膨胀到今年3季度末的6.3万亿———

2007年,资产管理规模只有9491.53亿,而5年之后的2012年三季度末,信托业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6.3万亿,整个行业挣得盆满钵满。在小散、基民们还在为股市的日日跌行情而痛心疾首的时候,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却似乎找到了一条年收益高达10%、稳赚不赔的理财之道。没有高调的宣传,不需要看证券市场的脸色,在无声无息之中信托业已经成为无所不能的庞然大物,但风险和不满也从未远离这一行业。

■个案调查

最后一期利息没到产品清盘了买信托买成“怨妇”

“即便是实名(举报)我也不害怕。今天我幸运把本金收回来了,如果不加强监管,指不定哪一天我连本金都没有了。”上海的周女士说到最近到期的一笔投资十分愤怒,一个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这一阵几乎被折腾成了怨妇。

■25套玫瑰园别墅

担保的信托计划

2010年9月21日,周女士在上海建设银行金山支行购买了一只名为“华鑫信托希森三和”的信托计划,投资额度为两年,金额为三百万。“当时觉得银行值得信任,才愿意主动降低收益预期,但没想到银行销售完之后,遇到问题也不管。”

信托的融资方“希森三和”是一家山东省著名的养殖企业,董事长梁希森是山东著名企业家。1999年,梁希森以最大债权人的身份,用3.98亿元拍得了陷入困境的北京最大别墅工程玫瑰园,名震一时。

根据信托合同,信托资金将被用于向希森三和集团发放贷款,用于黄牛养殖基地扩建项目、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研发需求,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运用。而这一信托的担保也看起来让人放心,分别是希森三和集团100%股权、北京玫瑰园25套别墅、希森三和集团法定代表人梁召泽、股东梁召坤及其父亲梁希森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有这些担保,再加上建行这种大银行的推介,我们就觉得让人信服。”

根据当时签订的信托合同,约定年收益是在8.2%,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支付日分别为约定的每年6月21日、12月21日。从2010年12月到2012年7月,周女士都如期收到了信托计划的收益。

■蜜月结束不断扯皮

今年9月29日,信托到期。10月10日,周女士收到了300万本金,但最后一期利息却没有到账。周女士随即致电建行,当时建行客户经理告诉她,“本金和利息是分开发放的,利息过几天就到,是从2012年6月21日到9月28日的!”

周女士不知道的是,一场扯皮大战就此开始。直到10月30日,周女士急了,跑到建行淮海路支行私人银行处交涉,此后虽然有人员和她接触,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此后又是反复沟通,但却毫无进展。后来周女士才得知,早在10月18日,华鑫信托已经将这一产品的清算报告挂在了公司网站上,宣布此信托已经“正常”结束,并已经按合同规定的、正常支付了投资人的信托收益!

为什么产品都清算结束了,她的利息还没有到。“如果是信托产品出了问题,我希望知道是什么问题?如果没出问题,那为什么不给我钱?”

■信托公司称已尽到职责

由于周女士坚持要自己的收益,华鑫信托派一名邱姓产品经理和她电话沟通。“但他只听不说,说是来听我的意见和诉求的。”周女士觉得很无奈,说自己的诉求很简单,“总不能既没有说法也没有钱吧。”

此次电话后,又是毫无结果。记者就此事向华鑫信托了解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反复和记者强调,这款信托产品已经清算,客户已经拿到了本金,并且实现了预期收益。

“根据我们的测算,周女士收益率已经略超过8.3%,这已经高于8.2%的预期收益。至于最后一期利息,信托公司也正在进行沟通和追款,如果收到款项便会进行分配。”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华鑫信托相关人员表示,信托公司已经尽到了职责。但周女士对收益说法并不认同。根据信托合同,产品有升息保护,在这一条款下,周女士的收益率本应该要超过8.2%。“不能说实现了预期收益就不顾合同条款不给我剩下的钱吧。”

对于“华鑫信托希森三和”是否出了问题,华鑫信托相关人员也语焉不详,只是表示借款公司经营没有预期好,到最后一期时资金流出现了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前期沟通,并且启动了相关机制。”据记者了解,借款公司因出现了资金链问题,已经无法归还最后的利息。

■行业内幕

8%—10%无风险高收益吸引全社会资本疯狂涌入

周女士不知道华鑫对剩余资金的追诉何时能有结果,也不知道自己的要求能否得到满足,她现在担心的是自己手中另外几份信托计划。“信托膨胀速度这么快,但是如果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对此行业进行严厉的监管,银行为了盈利不负责任胡乱推销,那么将来会严重扰乱金融业。中国现阶段的信托业良莠不齐,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应该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

■风光堪比2007年的基金

2007年时规模还只有9491亿,到了2011年末已经达到4.81万亿,到2012年三季度已经达到6.3万亿。很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信托业早已超过证券投资基金的2.19万亿元和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总额2818亿元,仅次于保险业和银行业资产规模。

与其他投资领域收益率一蹶不振相比,信托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从2008年的124亿元增至2011年的298亿元,2012年6月底为189.96亿元,年均增速34%。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也维持在8%到10%,甚至有产品给出了20%以上的收益率。

整体规模的增长也使信托行业中出现了龙头级的公司。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10日,中信信托受托资产规模达到5206亿元,占到了信托行业总规模的近1/10。

除了中信信托,在第一集团军中的外贸信托、中诚信托、平安信托等均掌管着数千亿资产。这些信托巨头们的每一步动向都牵动着行业的发展,对行业而言已经达到了“大到不能倒”的规模。

这种豪迈的增长也给信托公司带来了底气。在金融业的一个饭局上,基金、券商、信托、银行都有代表参加,基金和券商明显底气不足,这两个行业自2007年之后都陷入了低迷,“总之就是唉声叹气”。而信托公司的老总则是豪情万丈,完全是2007年基金风光无限的那股劲头。

■投资额百万起步屡被秒杀

打开任意一个财经类网站信托频道的产品目录,不难发现:信托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基本都维持在10%左右,鲜有低于8%的产品。这与银行理财4%-5%的年化收益相比确实十分诱人,更不要提屡屡跌破净值的股票类基金产品的收益。因此这些最低投资额也要百万起步的信托产品屡屡在发行之初即被“秒杀”也便不足为奇。

有人获得高收益,便有人为这笔收益埋单。支付这笔收益的,便是站在信托这架天平另一端的融资方,其中以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最高。在房地产行业长期从事融资业务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与银行贷款不同,信托融资一般在放款之初便会将发行费、渠道费等相关服务费用从款项中直接扣除。比如通过信托融资2个亿,实际上真正到账的可能只有1.8个亿。”

据记者从信托行业了解到,发行一只信托成本昂贵。目前在售的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大多在8%-10%之间,而对通过信托渠道融资的企业来说,除了给予投资人收益外,还要付出大约1%的发行费用,3%左右的渠道费用,3%左右的中介费等。这意味着大部分信托融资成本已经达到15%以上。

为何面对如此高的融资成本,信托依然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主要工具?最简单的解释是因为传统银行渠道“贷款难”、“贷款慢”,企业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是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从进入银行贷款的审批序列到真正拿到贷款最少也要六个月,而信托的话一般两个月就可以。”这似乎也解释了在受到深度调控背景下,房地产类信托近两年成为信托产品主力军的原因。

■包装好了什么都能卖出去

对比银行贷款,信托业往往被冠以“全牌照投资”、“设计灵活”的标签。“说白了就是只要有需求,信托公司在考虑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包装将这个产品卖出去。”

“信托公司赚取佣金、投资者获得高收益、企业获得融资,大家各取所需。而企业拿到钱后是不是按产品募集书中说明的方向进行投资,信托公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与银行贷款必须严格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百分之百依申请用途去使用贷款相比就宽松了不少。”李先生分析说。

“关键还是包装和运作。”李先生介绍,以基建类项目中的安居工程为例,尽管保障房的利润一般被地方政府限定为总投资额的3%- 5%,基本意味着不可能采用信托融资方式。“但经过简单包装,保障房信托就可以换个身份出现,比如将保障房与商品房土地一级开发打包融资,或者借保障房融资之名行商品房融资之实。而民营工商企业借信托融资后的资金是否投向其实体经济主业,则更缺乏明确的监督。”

■钱去哪只有投资人不知道

“钱到底去了哪里,借款人知道,信托公司知道,只有投资人不知道。”赵先生道破了现在地产信托热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年,房地产信托集中到期,地产信托出现违约事件已不止一两起,但从没有引发大麻烦。

地产信托要么由资产管理公司接盘,要么再通过发行单一信托计划“以新还旧”,信托公司之间也存在交叉互接的现象。由于私募性质的单一信托并不需要对外信息披露,这些隐蔽的手法让信托业看起来无比太平。

■谁来给“刚性兑付”兜底

到目前为止,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几年的信托产品还没有出现过预期收益、本金没有支付的,即便是遭遇诈骗也有机构出来兜底。信托业用几乎顽强的态度维持着“刚性兑付”这一行业底线。

去年11月28日,吉林信托成立了“松花江78号南山建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南山建材法定代表人戴英忠提供担保保证。但产品刚运行3个月就出现坏消息。吉林长春市公安局在今年2月调查发现,戴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编造项目,从吉林信托骗取贷款1.5亿元。据记者了解,戴某骗出贷款后,主要用作偿还欠债。当所有人都怀疑投资者将血本无归,刚性兑付再次发挥了作用,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接盘,投资人不仅收回了本金,还拿到了预期收益。

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好买基金杨文斌指出:“刚性兑付打破了金融行业中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基本原理,让信托产品彻底异化,成为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超级性感宝贝。每年8%-10%的无风险收益率,吸引了全社会资本的疯狂涌入。”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对于投资者,信托产品是一种理财手段,并不存在债权债务的关系,因此就不构成‘兑付’一说。通观所有关于信托业监管的法律法规,没有一条明确要求信托产品到期必须保证投资人的本金和预期收益。”

“信托业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即使是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也需树立口碑取得投资人信任。在这个时期,没有一家信托公司有魄力让投资人去承担巨大的风险,而把这一行业的未来断送在自己手上。”

邢成表示信托公司面临的深层次风险源于自身的“冲动”,以信托公司目前的专业能力和人才结构,要想其覆盖所有的行业和业态,并进一步防范控制其风险是不现实的。“信托公司不要再盲目把自己定位为‘金融超市’,无所不为,又无一精通,任何投资都要寻求专业化。”

■投资贴士

中小投资者合买信托靠谱吗?

■什么是固定收益类信托?

固定收益信托产品是指由信托公司发行的,收益率和期限固定的信托产品。融资方通过信托公司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并通过将资产(股权)抵押(质押)给信托公司以及第三方担保等措施,保证到期归还本金及收益。

■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的投资门槛有多高?

固定收益信托购买门槛和阳光私募类似,仅对合格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私募发行,不在公开场合发售,也没有公开的推广。同时,其起点金额较高,每份投资一般不少于100万,且单个信托300万以下的投资者受到50个名额的限制。如在银行发行,一般会对私人银行客户等高净值客户推介。

■投资者到哪儿买固定收益信托产品?

从公司的角度,建议更多考虑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对担保人、融资方最好也有所了解。从产品角度,由于信托一般不可提前赎回,所以购买前要算好时间周期。产品的抵押率关系到信托项目的风险大小,当然是抵押率越低、项目越安全。对于收益率,当然是同等条件下预期收益率越高越好。由于信托类产品属于向非特定人群募集,所以需要向银行询问购买,或者在第三方理财机构、信托公司购买,因为渠道不同、成本不同,预期收益也会有所不同。

■合买信托如何防范风险?

由于信托起始门槛较高,一些中小户投资者往往采取几个人合买的方式进入。从理论上讲,合买信托是把资产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其中风险需要考量。不过,如果是固定收益预期的产品,由于产品安全性较高,风险较小,合买也不失一个好方法。不过,由于涉及到朋友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投资前需要评估的项目。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