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公募基金“大腕” 屡屡“奔私”
2010-09-21      作者:李建
这两天,华夏基金大腕王亚伟辞职“奔私”的传闻沸沸扬扬。有消息称王亚伟提交了辞职报告,但证监会否定了传闻。不论王亚伟最终是否辞职,公募高管“奔私”的热潮又一次展现。
今年公募高管相继加入私募基金。如工银瑞信原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戴勇毅、建信基金投资总监陈鹏、华夏复兴基金经理孙建冬。其中,戴勇毅于今年4月新成立北京德丰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陈鹏则任职深圳市瀚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副主席;孙建冬3月份创立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相比于公募基金频繁的人事变动,私募基金则步入了迅速扩张的上升通道。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31日,国内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的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基金已达527只。今年前8个月成立的私募基金已达170只,与去年全年持平。
私募排排网是研究私募基金的知名专业网站,其研究中心的李春瑜研究员告诉记者:公募高管出现“奔私”潮有两点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收入差异。私募基金盈利提成普遍是20%,这对于高管的激励远强于公募基金;另一个原因是向往自由。在仓位、投资方向等方面,私募基金限制较少,基金经理能更加自由地发挥,去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
王亚伟辞职事件只是公募高管“奔私”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在李春瑜看来,“奔私”潮流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欧美同样如此。比如在美国,共同基金可谓是私募基金的学校,众多的私募基金经理就是来自于共同基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曾令华研究员对此表示认同:“一个是做职业经理人,一个是自己干,当然有所不同。”
但李春瑜也从公募基金的角度对王亚伟事件作出了解读:这说明公募基金确实存在需要完善之处。比如对高管的激励机制等。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公募基金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