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中小私募艰难捱寒冬 年化报酬仅得2%
2012-10-18      作者:黄晓霞

在这个阳光私募的冬天之中,成立较早、有一定规模的大私募凭借相对较为稳定的收益平稳地度过了寒冬。而众多弱市中成立、发行仅一两只产品的中小私募的生存状况却不甚乐观。

以产品发行量仅为1只的小型私募为例来看这些中小私募的成立时间,大部分发行单产品的私募公司成立于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其中2010年是一个发行的峰值时期,全年一共成立了66家私募公司,比2009年的25家整整增加了41家。在这两年中,各家私募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阳光私募自从2008年面世以来,凭借其在熊市的优异表现而带上了神坛的光环。绝对收益的神话吸引着投资者不断将目光转移至这块新兴的投资领域,需求的扩大,再加上市场经历了2009年的回补之后表现出来的希望,都刺激着阳光私募的发行在2010年和2011年进入了一段火热期。不过去年的下跌让许多私募都措手不及,没有经历过熊市的新晋玩家纷纷遇到了市场入冬的大考。政策的收紧以及市场的持续下行,都考验着这些新兴私募的操作能力以及风控水平。

市场高位的集中发行,也使得私募收益情况不太乐观。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根据这些基金的最新净值来计算其平均累计业绩,截至9月底,仅发行1只产品的私募平均累计收益为-12.52%,发行2只产品的私募平均累计收益为-12.11%,发行3只产品的平均累计收益为-0.14%。如果按照发行基金量来看,在仅发行1只产品的196家阳光私募中,有148家没有取得正的平均累计收益,占比75.51%,在发行产品数量为2只的58家阳光私募中,这个比例也为75.87%,而发行产品数量为3只的28家阳光私募中,这个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依旧徘徊在67.86%。总的来看,有近七成的中小私募,在自成立日至最新净值日的这段区间内没有取得正的平均累计收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收益无疑是很难受的。但在弱市之中,难受的不仅仅是投资者。这些中小的私募本身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对于阳光私募来说,如果没有取得理想的收益,不仅仅会承受来自于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也很难取得相应的业绩提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许付漪介绍说,阳光私募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为管理费的收入,另一部分则为净值创新高之后的业绩提成。管理费的收入一般仅为管理资产的2%上下,而这中间又必须刨去信托管理费、托管费等银行和券商渠道的费用,私募一般只能拿到0.5%左右的管理费。这对于阳光私募动辄百万的运营成本来说,是杯水车薪的。因此对于阳光私募来说,若想要生存下去,业绩提成这一块就成为其能否存活下去的决胜岭。如果对于这些基金按照最大净值日与成立日期的累计净值以及市面上较为20%的业绩报酬费率来估算平均业绩报酬,则产品发行量为1只的阳光私募的平均业绩报酬为3.39%,产品发行量为2只的阳光私募的平均业绩报酬为3.72%,发行3只产品的平均业绩报酬则为6.81%。如果再将这些收益摊至每年来估算一个平均年化业绩报酬,则每年能提到的报酬就更少,产品发行量为1只、2只和3只的阳光私募的平均年化业绩报酬分别为1.56%、2.06%和2.03%。这样的报酬率对于阳光私募来说,要生存下去也是举步维艰的。

许付漪表示,现在市场正行进在一个相对谷底的地位,这个时候对于投资者和私募公司而言都是考验。如果不能获得业绩提成,那么微薄的收益不仅难以支撑公司的正常运行,还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这些反过来也都会影响公司的投资与业绩。尤其对于这些发行量较少的中小私募来说,承受的压力是双重的,虽然信托账号的打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阳光私募的成本,但对于阳光私募来说,业绩才是取胜的王道。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