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对冲基金的中国烦恼
2012-02-06      作者:袁京力

转投中信产业基金的前知名基金经理庄涛正在构建豪华的投研团队,其目标是成为有对冲手段的资产管理公司。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2011年底,庄涛先后在华夏、嘉实等众多公募基金公司广发英雄帖,从公募基金挖走了数十位投研人员。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华夏基金的崇松,他在华夏基金专门负责中小盘的研究,而华夏基金在中小盘的投资也历来颇有斩获,王亚伟更是凭借在中小盘股的投资成为公募第一人。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嘉实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邹唯,也将在2012年春节后不久追随庄涛的步伐,转投中信产业基金。

以两年成绩计算,邹唯所管理的“嘉实主题精选”,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百分之五,邹唯本人具有良好的宏观判断,擅长获得绝对收益。

庄涛自2011年加盟中信产业基金担任负责金融投资的董事总经理之后,就并不讳言其将负责中信产业基金的二级市场投资,嫁接中信产业投资基金PE的退出业务,并期待逐步加入对冲手段。

大额交易的魅力

按照中信产业基金的设想,庄涛和他的团队将采取信托的方式募集资金,以类似阳光私募的方式运作,获取二级市场的绝对收益。这其中,甚至还逐渐加入各种对冲手段,承接中信产业基金的PE投资项目。

庄涛领衔对冲基金是这个行业的缩影。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50家阳光私募中,超过54.76%的公司表示今年的信托产品将采取股指期货套利的对冲交易。

不过,在庄涛之前,已经有阳光私募靠这一模式赚得真金白银了。

据好买基金的数据,在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中排名第二名的“瑞安思考投资”管理的一款产品,通过大宗交易市场低价买入、二级市场卖出赚取利差套利的方式,2011年实现了14.18%的投资收益率,相对22%的上证指数跌幅仍有接近40%的超额收益。

好买基金指出,该产品不用过于担心大盘的走势,也不用太担心股票的涨跌,只用关心股票短期内的交易热度、定价区间和出手难易度。只要不出现特别明显的单边走势就能从中套利。

这与美国著名对冲基金经理、短线大师迈克尔·斯坦哈特的获利秘笈如出一辙。斯坦哈特凭借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末大额交易的逐渐盛行,从1967年创立基金至1995年退出,平均年回报率达到30%。

这不是大家都做的公司数据分析和挑选有潜力的股票,而是定位于靠提供投资者所需要的其他东西——流动性来赚钱。

迈克尔·斯坦哈特之所以能拿到大额交易折扣,是因为其有能拿到这类折扣的声望,这与“瑞安思考投资”的方式类似,该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称这种利润为制度性利润,并表示要做到“大家一说到大宗交易,就能想到瑞安思考的名字”。

早在2002年,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推出了大宗交易平台,但由于法人股不能流通,交易十分清淡。

不过,这几年情况发生了改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新股的大量上市,大小非的到期解禁导致了大量的股票减持,这为大额交易套利提供了空间。

对冲手段缺失的烦恼

但大部分具有对冲色彩的基金则没有这么幸运了。

据介绍,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例,在2011年,上海朱雀投资和深圳民森投资分别发行了类似信托产品,前者从2011年4月15日成立至年底,跌幅只有1%左右,而后者管理的同类型另一只基金,只实现了1%的收益率。

这种情况甚至出现在公募基金的专户业务身上,自从放开“一对多”的股指期货之后,公募基金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近一年下来的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市场中性策略,在缺乏杠杆的情况下并不具有操作优势。

“半年多的时间投资收益率也只有2%,并不比一般的货币市场基金好。”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专门负责对冲基金的投资总监告诉记者。在2011年,作为唯一获得正投资收益率的产品,货币市场基金一般能获得4%以上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A股目前的对冲基金缺乏足够的对冲手段,这让其难以成为名符其实的对冲基金。

以美国为例,对冲基金采取的策略包含股票多空、可转债套利、市场中性、固定收益套利、多策略、全球宏观对冲等数十种对冲手段;其涉及的金融品种包含股票、外汇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期权、商品期货等多种市场。

不过,中国版的对冲基金却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虽然从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但一个现状是:金融期货缺失外汇期货和国债期货,股指期货也仅沪深300指数一种,融资融券试点的品种也仅限于上证50和深成指的90只股票。

“目前阳光私募均偏爱中小盘股,融资融券和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对冲很难用上。”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

另一方面,即便是目前存在的股指期货对冲手段也存在诸多的限制。

以股指期货为例,根据中国银监会出台的相关规定,只有单一信托才能参与投机交易,集合信托只能从事套期保值活动,而且卖空头寸不得高于20%的比例。

这意味着,如果某阳光私募规模为1亿元,至多只能有2000万元可以实现套期保值,这根本无法达到完全的对冲功能。

以星石投资为例,旗下产品由华夏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江晖管理,江晖向来以对宏观走向把握精准著称,但即便看空股票市场也无法做空。

事实上,在2008年和2011年初,江晖就看空股票市场,但其却受限于对冲手段的缺乏,不得不以“现金为王”。

最终,其选择了充分利用现金管理工具来实现对股票仓位的小幅对冲。

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表示,在过去几年里,这种工具以不同面貌出现,比如打新股套利、可分离债套利、定向增发套利、分级基金套利、甚至七天回购等等。

这些现金管理工具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期限短,风险小,收益尚可”。

而这一做法,与公募基金中的保本基金的投资操作类似,通过大部分资金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获得投资收益,由这部分投资收益却进行风险更高的股票投资。

但对冲手段的缺失,阻碍了公私募基金经理创新的步伐。

早在2011年4月底的一次论坛上,前公募知名基金经理孙建冬曾表示,未来希望能成立一只针对中国经济的宏观对冲基金。不过,目前看来尚很难见到希望。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