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总市值缩水1万亿 股市的钱去哪里了?
2011-06-04      

指数疲弱,成交萎靡,A股目前正遭遇资金“大旱”!从总市值看,去年末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为26.5万亿元,今年以来在新增160余家公司的情况下,总市值不增反降至25.5万亿(截至上周末),缩水1万亿。更让人忧虑的是,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自5月23日大盘跌破年线以来,已经有9个交易日沪市单边成交不足千亿元,最低仅有721亿元,与今年3月初期沪市单日成交2000余亿元比较,最大缩量超过6成。

钱不是水,不会蒸发消失,那么,这万亿市值与千亿成交量的资金到哪里去了?本期《赢家》证券周刊试图从上市公司IPO套现抽走资金和股民将钱转向其他投资渠道两个层面,来找到资金荒背景下股市中“钱”的去向。

同时,本版也对股市之外其他风险略低的投资品种进行点评,供抽身股市的投资者参考。

IPO 套现

钱一去不复返

金钱的基本属性就是逐利,但股市却像是一个提款机,源源不断地向新股、大股东以及参与上市过程的中介机构打开大门,这些主体从股市中抽取了大量资金,且这些资金几乎都是一去不复返。

抽血机一:新股

144只新股上市 抽血超1500亿元

若要问股市钱到哪去了,显然新股发行是一张巨大的嘴,源源不断地从A股抽吸资金。公开信息显示,新股发行在2011年依旧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截至昨日两市合计151只新股先后发行,其中144只新股在今年分别于沪深交易所上市。

今年以来,新股发行依旧呈现高速发行的态势,尽管新股发行市盈率随着行情降温而逐渐回落,但截至5月17日,IPO募集资金达1329.414亿元,而5月17日后又有30只新股发行,由此今年新股募集资金已经超过1500亿元。

中证报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沪深两市的A股首发公司家数为88家,较前一季度仅减少1家,从公司数量上看,发行速度并没有显著放缓。从上市类型看,上述87家公司中,有42家在创业板上市,35家在中小板上市,其余10家为主板公司。然而,这10家主板公司的总募集股数却仅为8.26亿股。相比之下,去年四季度上市的8家主板公司总募集股数为33.16亿股。从个股看,实际募资金额最高的股票是在主板上市的华锐风电,实际募资金额高达94.59亿元,占到总募资金额的近十分之一。

抽血机二:再融资

增发募集1800亿元超新股

以增发为代表的个股再融资,甚至比IPO更加“凶猛”。据统计,截至5月26日,两市共有67家公司增发,增发股数为130.99亿股,增发募集资金高达1871.40亿元,比IPO募集资金还多300多亿元。此外,今年前5个月共有11家公司配股,募集资金226.28亿元。另据统计,还有163家上市公司提出增发预案并尚未实施,计划融资总规模高达4167.32亿元。是去年同期836亿元的近5倍,接近去年全年增发预案中募集资金总额4931亿元。

数据显示,已进行增发的67家上市公司中仅3家选择公开增发,合计融资65.7亿元,仅占已融资额的3.51%。而在提出增发预案的163家公司中,仅8家上市公司选择了公开发行的方式,预计融资总规模为272.26亿元,占比也不过6.53%。换句话说,定向增发绝对是增发中的主角。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定向增发只是比公开增发的影响面要小一些而已,而并不是对资金面没有影响。

抽血机三:中介机构

新股火热乐坏保荐人

新股募集了大量的资金,但并非这些钱全部流到了新股的账户当中。其中,有相当部分资金被上市过程中的中介机构赚去。统计显示,自去年二次新股发行改革以来,184只新股先后发行,与此同时,背后的保荐机构也赚得盆满钵满。昨日,富瑞特装公告显示,该股首发创下了创业板的保荐费和融资成本最高纪录。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发行费用共计5920.48万元,融资额共计4.25亿元,融资成本高达13.9%。其中,本次发行的保荐费高达3700万元。

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包括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财经公关公司、第三方数据公司等在内的中介服务机构收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特点。据相关统计显示,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末,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保荐承销费平均为3866万元,创业板上市公司保荐承销费平均为3534万元;会计师费用方面,中小企业板平均为226万元,创业板平均为179万元;律师费用方面,中小企业板平均为117万元,创业板平均为118万元;路演推介及信息披露费用方面,中小板平均为769万元,创业板平均为591万元。

抽血机四:股东减持

473亿元 股东套现不歇气

新股发行抽取了大量资金,但从资金流向来看,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途均是用于公司,可能通过分红扩股的方式再回流市场。但股东的减持却是直接从股市套现,且这些资金一去不复返。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东频繁套现,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2011年A股市场共有397家公司股东净减持32.9亿股,净减持参考市值达473亿元。

相比大股东的减持,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力度也在上升,更有高管在股价高点准确地“逢高减持”,被投资者惊叹为“神级减持”。 最为典型的是汉王科技。昨日,该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联创披露,其在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通过交易所竞价交易系统和大宗交易平台共减持汉王科技4.98%的股份。从其披露的减持时间来看,该股东在5月18日、30日和31日的几次减持,均是该股的阶段性高点。9位高管“精准”减持,累计套现8711万元。如今,汉王科技已从175元的高位下跌到除权后的20.14元。

科技董事长曾回应,称高管减持是因为人到中年,供孩子上学有压力。如此借口,令股民们感到愤怒。  更令人担忧的是,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已成为普遍现象。5月27日TCL公布董事长李东生欲减持4000万股,公告中称“李东生此次减持是为清偿因参与认购公司201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所产生的约1亿元借款”。此外,“改善生活”成为高管减持最喜欢用的理由,但高管清仓式的减持使“改善生活”说法十分牵强。更为喜剧的是,汉王

金钱永不眠

抽身股市的钱飞向何方?

“请问您上周从账户上转走了200万资金,是您自己操作的吗?”本周二,在城东某券商营业部内,工作人员正逐一给账户资金出现大额变动的客户打电话。在短时间内,工作人员至少向8位客户打出了相同的电话。

在股市疲弱,缺乏赚钱效应的情况下,资金流出股市是必然的选择。流出股市后,资金又去了哪里?记者想起了电影《华尔街2》中的经典台词:“金钱永远不会睡觉。”从股市流出的资金必然会像蜜蜂一样飞向有“甜头”的项目。在股市成交缩量的同时,记者发现风险相对较低及保本类固定收益产品销售火爆,部分股市资金在这些产品中找到了“栖身之所”。

钱流向之一:信托

房地产信托最能“吸金”

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一直在高位徘徊,其中矿业信托和房地产信托预期年化收益分别达到9.85%和9.05%。与股市今年以来持续震荡回落,不少个股股价遭遇腰斩比较,这些信托产品的收益相当诱人。

有“甜头”,资金自然是“闻风而动”。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以来,截至2011年5月20日,市场上共有1107款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成立。其中,有800余只产品披露发行规模,募集资金达到1745.57亿元,平均每款产品募集规模为2.16亿元。

发行数量排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工商企业类信托产品达到252款、房地产类信托产品达到187款、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达到59款。但以披露募集资金规模来看,161款工商企业类信托产品募集279.4亿元、112款房地产类信托产品募集334.37亿元,44款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募集58.2亿元。

收益最高的却是矿产类信托产品,达到9.85%。房地产类信托产品虽然一向给市场以高收益的印象,却只能以9.05%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屈居第二。紧随其后的信托投资行业是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也都超过8%,具体分别为8.85%、8.42%、8.26%。

记者提示:

信托产品目前多数表现不错,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投资产品都不会100%保证收益。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的提升,实际上反映了市场资金的紧缺状况,所以愿意给投资者支付较高的收益来吸引资金。而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不能不警惕。

钱流向之二:银行理财

今年发行呈爆发式增长

“轻松跑赢CPI,半年收益达6.0%”。端午节前,各类银行理财信息依然铺天盖地,预期收益率也水涨船高。虽然只有短短三天的假期,但是各银行仍不遗余力想抓住假日档推出更多的产品。能有如此热情,自然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以来持续热卖。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达到5429款,同比增加3061款,增幅达到129%。“负利率”再加上股市不景气,为银行理财市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各家银行也看准了时机,发行了大量理财产品。

从募集资金规模看,普益财富4月份月报显示,仅仅在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达到了3691只,发行规模约计4.17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

记者提示:

因为是银行发售的缘故,不少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特别信任,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中也有高风险品种,在选择之前必须认清理财产品的类别,以及相关的赎回条款。回顾历史,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甚至巨亏的情况并不少见,要了解情况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钱流向之三:基金

保本、债券基金成新宠

牛市中,低风险低收益的保本基金、债券基金几乎无人问津,基金公司也很少推出。不过今年各大基金公司却将保本基金和债券基金列为发行重头,来满足投资者对低风险产品的需求。

2010年在成立期满一年的600余只基金中,债券基金以7.63%的全年平均业绩,夺得2010年最赚钱基金品种的“头把交椅”。这样的表现也为今年债券基金的火热发行奠定了基础,今年前5个月,新成立债券型基金21只(其中纯债4只),占今年已成立基金数量比重为24.74%;债券基金的发行速度远超去年。

保本基金同样如此,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市场上共有13只保本基金。其中仅5只为今年以前成立的老保本基金(建仓期超过六个月),8只为2011年新成立的。另外还有4只保本基金目前处于认购期。在短短的6个月时间内,保本基金的数量将实现3倍以上的成长。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债券型基金与保本基金同属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低风险品种。两类基金的密集发行,是A股市场缺乏系统性机会,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的结果。

记者提示:

债券基金保本基金规模增大,与之对应的股票型基金发行难,老股票基金规模明显缩小。截至本周四,万家双引擎基金净值规模缩降至4746万元,低于清盘红线5000万元,目前有超过7只基金总净值低于1亿元。在经历了2008年3.2万亿元的规模峰值后,基金总体规模今年一季度末仅有2.4万亿,基金在A股的影响力明显降低。

相关新闻

PE、VC钱多难找好项目

PE是私募股权投资,VC则是风险投资的简称。最常见的形态是在公司上市前投入资本低价买入股份,待其上市后卖出股份获取利润。A股大量的新股上市,让不少做PE/VC的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清科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39家PE/VC支持的上市企业为其背后的72只投资基金带来了8.74倍的平均投资回报,其中境内上市的企业为PE/VC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倍数为10.60倍,海外上市的企业为投资者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倍数为2.85倍。

巨大的赚钱效应让不少在股票二级市场苦苦挣扎的资金开始移情PE/VC投资。最近设立新私募基金的资金数据足以说明市场的火爆:大唐电信发起设立物联网产业基金,规模50亿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通用电气(GE)正在考虑成立一只3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股权基金。

“资金一多,很多好项目都成了香饽饽,2008年,项目企业的市盈率降到4倍左右,现在好的企业都在8倍左右,有的开到10倍甚至10倍以上。”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往往是有钱却难以找到一个好的投资项目。”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