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公私募基金收官2012 绝对收益PK相对收益
2013-01-07      作者:游敏常

2012年收官之战的硝烟散去,无论公募基金还是阳光私募,均有着难以言说的苦与乐。岁末A股突如其来的反弹帮助公募基金摆脱亏损的噩梦。阳光私募也将净值跌幅缩窄至1.51%。

二者都无心品味此番喜悦,连续三年的熊市早已将机构折磨得疲惫不堪。新基金法已修订完毕,预计2013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证监会也于近日宣布,拟向合规保险、券商和阳光私募等三类机构开放公募业务的大门。那么,当公募基金的相对收益理念与阳光私募的绝对收益策略相遇后,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公募重拾正收益

凭借岁末A股突如其来的反弹,它们最终成功摆脱亏损的困局,仓促告别2012年。

海通证券显示,2012年各主要类型的基金均实现正收益,QDII基金更因远离A股而业绩一骑绝尘,以9.28%的成绩轻松折桂。

债券基金顺利以7.24%的涨幅登上榜眼位置,其中万家添利更以16.66%的成绩独步债基。

万家旗下的另一只基金——万家货币亦以4.46%的收益荣膺货币基金年度收益榜魁首,遥遥领先于同类3.95%的平均业绩。由于债基和股基的强势回归,2011年一枝独秀的货币基金去年业绩略显逊色,但整体收益水平仍超越一年期银行定存,不失为现金管理的最佳工具之一。

指数型基金同样借助2012年岁首和年末的两波反弹攻势,重振雄风,以5.99%的平均成绩跻身探花之位,并且将主动股票型基金挤出三甲。令人惊叹的是,该类基金在最后一个月上演了一场绝地反攻的精彩大戏,以16.03%的平均涨幅一举成功改写了此前净值缩水的命运。

据海通证券高级基金分析师王广国分析,2012年指数基金之所以战胜主动管理基金,主要因为1月和12月A股大幅上涨,而当时领涨的银行、地产、周期等行业并非主动管理型基金集中配置的领域,最终导致了主动管理型基金涨幅相对落后。

备受瞩目的股基大战收官。该类基金最终以5.66%的平均业绩将殿军之位收入囊中。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以31.7%的净值增长率问鼎冠军宝座;中欧中小盘、新华行业轮换紧随其后,以27%以上的业绩为2012年画上了句号。

王广国认为,本年度股票型基金业绩三甲各擅胜场,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选股能力出众,而中欧中小盘则受益于对强势板块房地产的集中配置,新华行业轮动胜在持股风格略偏价值但总体配置均衡。

另外,混合型基金也在一片“涨声”中作别2012年。在最后一个月里,它们以9.62%的平均涨幅将全年业绩改写为4.06%,成功挣脱亏损的枷锁。

由田明圣和申艳丽联手操盘的华商领先企业脱颖而出,以17.28%的成绩顺利登顶。相反,益民旗下的益民创新优势和益民红利成长却在这场业绩大战中双双败北,全年净值折损逾10%,排在混合型基金榜尾位置。

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精选自前任“舵手”王亚伟挂冠而去后,明星光环逐渐消退,全年收益仅分别为5.89%和3.38%,在同类混合型基金中较为中庸。

基金公司混战发行

历经一年的鏖战,2012年公募行业不但业绩座次出现重排,整体规模与上年相比变化也较大。

伴随大量创新品种的面世以及资本市场的回暖,基金行业终于告别规模缩水的尴尬局面,重返增长轨道。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行业资产总净值为28747.4亿元,分别较2010年和2011年提升32.6%、15.12%,而总份额则较前年锐增8828.94亿份。

源源不断的新基金无疑成了行业规模扩张的重要推手。事实上,去年新基金发行数量不但刷新历史纪录,而且还将行业带入了“千基时代”。

据统计,2012年底全市场的基金产品总数已达到1174只,其中去年共发行了255只(AB类合并计算,ETF联接基金单独计算)新品,募资总额达到6400亿元。相比之下,2011年新基金发行总数为203只,总筹资规模为2555亿元。

尽管行业僵局尚未打破,但在产品创新上却出现突破。跨市场、跨境ETF相继推出,理财型基金异军突起,发起式基金、T+0货币基金崭露头角……这场创新大戏着实令市场应接不暇。

难怪嘉实基金副总经理张峰将2012年誉为史上产品创新做得最好的年份。他表示,去年创新品种之所以如此丰富,归根到底在于从监管层到整个行业都从市场需求出发,打破条条框框,鼓励基金公司大胆开发跟以往不一样的产品。

层出不穷的创新品种不但搅动了基金的发行江湖,也令行业的规模座次出现变动,尤其是理财型基金的横空出世,更是一举取代货币基金,成为各家公司冲规模的首要利器。

如率先饮下“头啖汤”的汇添富基金,凭借多只理财型基金品种筹集到的数百亿元资金,曾在去年二季度短暂跻身行业规模“十强”。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理财型基金规模大幅缩水,汇添富在去年下半年被挤出“十强”榜单,2012年末以703.76亿元资产排在第14位。

其后,中银基金成功复制了汇添富基金的规模暴增之路。在中银理财7天A/B、中银理财60天A/B和中银理财14天A/B等多只理财型基金的襄助下,该公司在去年四季度首次杀入“十强”,以1000亿元的规模跃升至行业第8位。

“理财型基金今年应该还可以做下去,毕竟银行理财产品有相当大的规模,如果都纳入公募的话,对后者而言是很大的体量。”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短期理财型基金的定位将越来越明晰,最终和货币型基金区分开来。”

除了中银基金顺利取代银华基金晋升前十外,2012年版的“十强”榜单与上年相比并未出现过多变动。前六把交椅继续被华夏、易方达、嘉实、南方、博时和广发基金占据,华夏基金继续以2347亿元的资产规模独步行业,而易方达基金则挤落嘉实基金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私募熊市遇困

正当公募基金在为业绩和规模的“双升”而暗自庆幸之际,以相对收益为己任的阳光私募却只能无奈地在亏损边缘继续挣扎。

根据Wind数据,纳入统计的953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2012年平均业绩为-1.52%,超过六成产品以亏损收场,其中45只基金全年净值折损超过两成,昔日冠军罗伟广执掌的逾10只新价值系产品更悉数排在垫底位置,亏损幅度均在三成以上。

尽管如此,私募行业去年依旧涌现出了不少耀眼的业绩明星。数据显示,25只私募产品全年涨幅超过两成,业绩排名前十的品种全年涨幅均在25%以上。四季度异军突起的银帆3期更是笑到最后,以48.42%的业绩力压群雄登顶。

2011年凭借“拳击式”投资强势崛起并一举夺魁的呈瑞1期在2012年以36.86%的成绩登上榜眼之位。但与前年不同的是,原基金经理芮?已功成身退,改由陈杰和陈晓伟联合执掌该基金。

前年同样有上佳表现、率领2只基金杀入“十强”榜单的“快枪手”徐翔,虽然2012年四季度一度被酒鬼酒这只“黑天鹅”绊倒,但最终顶住了压力,继续将泽熙3期带入年度“十强”,锁定收益榜第9位。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晓武告诉记者,由于去年股市持续调整,阳光私募整体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延续了以往的分化格局,而行业的经营状况较2011年更为严峻。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寒流已迫使阳光私募放缓了发行的脚步。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2012年仅有166只阳光私募产品成立,较上年锐减逾四成。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付漪介绍,私募产品的发行量与市场的走势有很大关联,去年7月阳光私募产品的发行数量攀升至全年高位,为27只,但与2011年单月44只产品的峰值相比仍然有不小距离。

另外,清盘潮去年继续搅动私募江湖。据私募排排网统计,“非正常死亡”的阳光私募产品继2011年突破百只以后,去年更攀升至112只。

据分析,大量阳光私募“非正常死亡”的背后,反映了2012年市场操作难度的加大。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下滑,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不乐观,导致有真实业绩支撑的优质个股减少,且个股上涨的持续性较差,这使得私募选股难度加大;另一方面,2012年指数已跌至低位,但上涨动力与持续性又明显不足,市场趋势判断的难度高于前年,因此选时的难度也有所提高。

机构同台竞技

当然,对熊市中艰难求生的阳光私募而言,2012年并非全无喜讯。

赶在2012年收官之前,新基金法修订一事终于尘埃落定,新法定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一直躲在暗处野蛮生长的阳光私募被纳入监管体系,终于迎来真正的“阳光”。

此外,证监会也于同日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规定》),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等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其实此前新基金法修订之际已透露上述信息,如今新法基本修订完毕,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会不断浮出水面,节奏上还是跟得挺快的。”张剑辉称。

按照《暂行规定》,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三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治理内控完善;经营状况良好、连续三年盈利;没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等等。

而针对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开展公募业务,《暂行规定》还要求私募机构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三年资产管理规模均不低于30亿元。

据张剑辉介绍,从资产规模而论,符合条件的阳光私募暂时不算太多,但年景好的时候,30亿元的规模并不算高。而且,目前只是出台了征求意见稿,三类机构进入和退出机制、门槛等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如今,穷人理财的大门终于宣布向阳光私募敞开,对惯于服务高净值客户理财的后者而言,门内风景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杨玲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由于星石公司的核心成员均出自公募行业,且公司运作和风控一直遵照公募基金的架构,因此星石有条件也愿意回到这块熟悉的业务领域。

她表示,星石已经通过了熊市的考验,未来仍需要接受牛市的挑战,以此证明自身的盈利能力,真正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因为我们没有商业银行的好背景可以共享集团化的优质渠道,也没有保险公司的大股东可以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更没有券商或老基金公司那已经积累多年的先行优势。我们只能更专注、更差别化,更‘追求绝对回报’,才能赢得投资者信任。”杨玲直言不讳。

如此看来,无论是阳光私募还是公募基金,要想在财富管理新时代开拓一片天地,仍然必须握紧资产管理能力这一利器。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