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券商理财迎备案制机遇 风水轮转或将超越基金
2011-07-04      

曾陷身全行业委托理财危机的证券公司正在重整旗鼓。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经过六年发展,正处于政策与机制改革的微妙阶段。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有望从过去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而券商资管公司的独立也正为行业带来新的运营机制。

这个一度濒临理财行业“边缘化”的群体正在悄然跃步。业内人士认为,政策与机制绿灯将使得券商理财产品呈现几何式增长,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也将迎来公募基金起步之初的高速发展爆发期。

从审批到备案

近日,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即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消息,令券商集合理财市场再度沸腾。

券商集合理财也称为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是由证券公司发行的、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的一种理财产品。它是证券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

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最近一个多月,公司获批产品已经达到六只,是近年来获批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随着监管政策的放松和集合理财审批的提速,不断有新券商加入资产管理的队伍。据《证券时报》统计,自2010年以来,新增23家券商先后涉足资产管理,成立了首只集合理财产品。

6月28日,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莉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证实,行政审批的放行应该没有障碍。“这是今年证监会力推的一件事。”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总部产品业务负责人黄越岷也表示,制度上的松绑只是时间问题,对于理财市场后来者的券商来说,该制度可谓雪中送炭。“今年年初便发放过征求意见稿。放松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行政审批是证监会支持业务发展的改革大方向。”

“可以预见券商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发行将呈现几何式增长,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将迎来高速发展的爆发期。”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一位中层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将此番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契机与当年公募基金大发展的好时机相比。

公募基金从1998年起步到大发展的十年,达到2.3万亿元规模。黄越岷表示,如果从2008年的券商资管发出两条细则算起,今年的券商资管将迎来业务发展高峰。截至5月底,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数量为229只,总规模为1265亿份,资产净值合计1285亿元,后发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今年初,证监会在证券机构行政许可工作调整方案中即表示,作为证监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将分期分批授权36家派出机构审核五项行政许可事项。同时,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拟取消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三项行政许可事项,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管理。

该负责人表示,“这是监管审批方式的转变,不是放弃或者放松监管。”

扩容前夜

“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参考国外投行,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占收入的比重还将大大增加。”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顾颉表示。

“现在的审批可称为双通道了。”黄越岷介绍,早期基本一个产品获批,才可以申报新的产品,现已有多家券商同时申报一个大集合、一个小集合产品。获批速度大大加快。近期明显感觉,小集合产品审批时间在缩短。

一般来说,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限定性产品对投资品种比例限制较多,投资对象限定在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而投资于权益类证券和股票比例不超过20%。限定型产品包括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两种。

非限定性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方向较灵活,除可以投资上述固定收益类资产,还可以投资股票、可转债、封闭式基金和ETF等资产,可以根据相关投资品种的趋势进行灵活运作,追求最大化收益,一般投资额度为10万元以上。

而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5万元以上。监管方面一般依照私募监管方式,如发行时不得公开宣传等。“相对而言,由于涉及到更广泛客户群,从保护投资者角度出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审批过程周期较长,较为严格。”黄越岷表示。

而另外一种,俗称“小集合”的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相对比更易获批。该类产品主要面向高端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客户。人数限定最多200人,每个客户最低投资金额100万元,“这种产品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审批相对较为宽松,按照集合计划简易程序,审核期限2个月内通常即可审批成功。” 黄越岷表示。

产品审批速度加快的同时,进入资管业务门槛的券商数量也在增多。

2010年共有21家券商发行首只集合理财产品。 进入2011年,涉足资管的券商家数增加到55家。

超越基金?

依靠专业投研优势,券商资管产品正逐步表现出超越基金的优势,渐为投资者关注。不过,即便如券商资管这种具备专业人才、资源等优势的理财机构,仍无法绕过市场涨跌波动的影响。在扩容之后,券商资管的资产净值较去年年底有所下降,原因在于今年以来股市的整体走软,导致净值下降。

国泰君安资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具备运作规范、业绩稳定、操作灵活等明显后发优势。假以时日,券商资管将与基金、银行、保险、私募基金等群体共享理财市场蛋糕。

上半年低迷市场中,借助仓位灵活优势,券商资管产品已超越基金,表现出抗跌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成立半年以上的142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118只产品近一年收益为正,占比超过八成。而同期 524只基金中,只有366只基金的收益为正,占比仅为69.8%。业内表示,券商的投研力量正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而根据好买基金网统计,在偏股型投资产品中,券商集合理财收益为-7.12%,公募基金为-8.15%,短期券商集合理财近三月业绩好于公募基金。

不过,上半年的市场低迷也为扩容前进的券商资管平添阻力。“虽然入驻资管业务的券商数量及资管产品均呈上升趋势,而年初以来的A股调整仍令券商资管发行遭遇寒流。”北京一位券商高管表示。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共有4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成立,发行总份额为341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为7.6亿份。而在去年同期,市场上虽然仅有35只集合理财产品发行,份额却达到335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为9.6亿份。与之相比,今年前5个月集合理财产品数量虽然增加了10只,但平均发行份额却下降了2亿份。

比规模下降更糟的是,多家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勉强通过最低募集金额。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至少有5个以上产品发行份额为1亿多份,与集合计划成立的最低募集金额一步之遥。按照《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规定,集合计划成立的条件之一是“募集金额不低于1亿元”。

与市场涨跌同步。6月17日以来A股反弹也为嗅觉灵敏的券商迅速捕捉。据上海财汇统计,6月17日至6月24日,175只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之中净值出现增长的多达164只,占比高达94%;其中,31只产品周净值增幅超越上证综指涨幅3.91%,成功跑赢大盘。

黄越岷认为,在同样市场情况下,能否为客户带来绝对收益是理财市场生存的关键,重点应集中于低风险产品如利用股票期货对冲设计的产品。“投资能力和创新才是券商资管生存之本。”

顾颉表示,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已从过去比较注重投资股票变成了理财型、配置型的市场,券商做资产管理不能再单一的侧重于股票,而应该为客户提供全产品链的资产配置。“目前国内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近1%,而国际上通常都要占到20%左右,高盛等大投行的占比更高,未来国内券商的资管业务增长空间巨大。”顾颉表示,在产品类型齐全、销售渠道广泛以及考核机制创新等几大因素共同作用下,券商资管业务已然发酵。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