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黑箱:一份量化基金的投资攻略

好买说:随着基本面策略的日渐完善,自下而上的选股结果将推动现有的指数增强转向主动多头的自然风格暴露,更完善的策略,将进一步通过组合创新寻求中性以外的固收替代,真正的宏观对冲基金产品或将正式登场。

 

好买臻财VIP将推送“量化热潮的冷思考”系列文章之三,这也是本系列的收官之作。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回顾了美国量化基金往事「美国往事:量化投资,永远不等于高频交易」,并梳理了量化投资在中国的过去与现在「量化盛宴的AB面: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史海钩沉之外,最终我们仍要落回到一个更切身的问题上。那就是,作为投资者,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量化基金产品?

这个问题的答案,通常被从业者引导至复杂的数学原理,或是抽象的深度学习上,以至于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仍然混沌不清,并因此战战兢兢。

但在好买君看来,真正的好产品应该拥有一套可辨认、可解释的投资理念。正如文艺复兴的奠基人詹姆斯·西蒙斯所言——“科学家带入这场游戏中的并不是他们的数学或者计算机技巧,而是科学思考的能力。”

那什么叫做科学思考的能力?华尔街顶级数量金融专家,资深对冲基金经理里什·纳兰给出了非常直白的解释,计算机无法直接“发现廉价的股票”,你必须明确指出发现指的是什么,明确地定义何为廉价,明确地选定可选地股票范围。因为,计算机本身无法自动填写这些空白。

由此,我们也可以窥探到,量化投资并不是完全不能被理解的黑箱。与主动管理的基金一样,只有能够明晰股票投资的本质,从而制定并执行投资策略的基金产品,才能真正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

01

机构投资者的金戈铁马间

先来看一张图。

图片来源:中金公司 

这是今年7月中金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对A股各类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的统计。“高度散户化”这个在过去十几年间经常见诸报章的论断,实则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类机构投资者已经悄然崛起,A股从超过九成的散户市场逐渐走向机构化和国际化。如果说,过去的A股是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博弈,那么未来,刀光剑影则会在机构与机构之间来回交锋。 

而这场镰刀与镰刀的较量,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注定是激烈的。 

随着第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关于宏观经济的大讨论从券商研究所蔓延到网络自媒体。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叠加全球经济波动的加剧,在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环境下,如何配置资产,委托谁来成为自己的资产管理人,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都成为了一个异常尖锐的问题。 

无需赘言的是,当增速放缓,在一个存量博弈的市场中,马太效应将成为中小型私募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优胜劣汰的进程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而百亿级的量化私募,在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也将为自己带来更充裕的腾挪空间,剑指更庞大的管理规模。

但是光选大机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02

世上没有永动机 

如果你要寻找的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策略,那你终将踏上一场追逐永动机的虚妄之旅。 

在好买最近接待的路演中,上半年的量化盛宴难再现,是许多机构的共识。依托高频交易而锣鼓喧天的量化私募,正在面临的问题已经从“人多的地方不能去”,变成了“人多的地方去不了”。 

与此同时,随着高频策略产品接二连三的封盘和限额,投资者很难不想起海外那些顶尖高频量化基金,其实只接纳自营资金的无奈现实。 

随着抱怨高频策略越来越拥挤的声音层出不穷,一度“跳过”基本面量化的国内私募基金,现在开始回头“补课”。作为量化投资最基本和最大规模的流派,基本面投资开始在局部赢得重视。

这是一个一步慢,就会步步慢的生存环境。当一些头部量化私募已经开始“打慢拳”,着力布局股票基本面策略,和主观多头的产品在赛道出现交集的同时,更大的野心驱动也正驱使着他们横向扩充资产类别,以便在更宽阔的湖面上竞舟。 

过去,我们常常诟病国内的工具十分有限,量化对冲的策略发展也因此存在诸多限制。但今时不同往日,政策的空间正在逐步放开,随着股指期货松绑、公募转融通业务正式落地、各类期货品种增加、期权品种上线,工具的丰富已经在量化基金的规模扩张之路上提供了更完善的“基建”。

可以预见的一张蓝图是,未来通过指数对冲的中性策略将转向一篮子个股卖空对冲,并推动中性策略转向诸如指数增强等被动多头策略。随着基本面策略的日渐完善,自下而上的选股结果将推动现有的指数增强转向主动多头的自然风格暴露。而更完善的策略,将进一步通过组合创新寻求中性以外的固收替代。有此以往,真正的宏观对冲基金产品或将正式登场。 

03

可循之规律,可解之因果

在这样一个未来来临之前,投资者在挑选量化产品时需要做的功课究竟是什么呢? 

通常,许多量化投资人总是将自己完全区别于主动管理的基金,讲述一套自己独立的叙事——投资方法不同,选股方式不同,交易逻辑不同。

然而,诚如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如何挑选好产品的方法论上,量化产品实则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独特。 

首先,产品要能买的了。真正优秀的产品,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非常有限的规模,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自营资金的狂欢,终究对更普罗大众的财富管理难有裨益。

其次,原理清晰、便于理解的产品才能真正打破投资者对“量化”近乎黑匣子般的体验。资产管理的本质,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任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基石,这也就意味着,量化的产品也必须具备一套可阐述的投资理念。毕竟,人们无法面对一片黑暗谈论信仰。 

此外,对于一家专业的资管机构来说,策略体系的完善坚固,将越来越多的依托于团队的力量,而非“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效应。

值得留意的另一个现象是,8月以来,包括瑞银和施罗德在内的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正式备案了多只多元策略私募FOF。从FOF的资产配置角度来看,优秀的标的应当具备清晰稳定不飘逸的风格,与此同时产品的结构要简单,流动性优势也要突出。 

对于专业的FOF管理人来说,这些挑选量化产品中必不可少的衡量因素,或许也可以给个人投资者在配置量化私募基金的选择上提供一些可循之迹。

 版权声明: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