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策略:还周期以成长,旧能源面临新机遇

好买说: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事物的新增需求不容忽视。开源策略认为,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长期减碳/短期增加碳排放的特征,最终也会带来传统行业的产能价值重估。

【报告导读】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世界的“新花”正在孕育:本文通过测算,发现无论是上游的煤炭、工业金属和化工原材料还是下游的电力,面对下游新能源的发展,这些传统事物的新增需求相比于当前的需求和表观消费量而言,都不容忽视。在这个过程中,高毛利属于旧能源、产能成长属于新能源,这对于只对后者充分认知的资本市场定价来说,将是较大的挑战。而能够把握其中机会的人,将获得丰厚回报。

摘要

1.传统世界中的“新花”正在孕育

在《能源革命往事:马与鲸鱼油》报告中我们发现,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新的世界往往从旧世界中孕育,旧世界在新世界崛起时往往有更好的安排。这个规律启发我们将视野拉回到当下,寻找传统世界的“老树新花”。我们在此前《觉醒年代》系列和《能源转型下的隐藏剧情》、《真正的周期还没开始》已有论述,当下我们给出更详细测算,我们发现无论是上游的煤炭、工业金属和化工原材料还是下游的电力,面对下游新能源的发展,这些传统事物的新增需求相比于当前的需求和表观消费量而言,都不容忽视,而这恰恰也是市场此前并未认知到的。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所依赖的上游原材料却是高耗能甚至是高污染的,因此这些原材料面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供给又被限制。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长期减碳/短期增加碳排放的特征,最终也会带来传统行业的产能价值重估。

2.上游原材料需求拉动测算:化工品>铝>铜>钢

新能源下游对于工业金属/化工原材料的需求拉动预测关键在于工业金属/化工原材料在相应产品上(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发电设备/输电线缆/充电桩等)的用量以及对应的产品未来的销量。我们假设:1、2025年我国BEV销量达到336.36万辆;2、电线电缆的占比与2020年保持一致,2020-2025年中国电线电缆的产量年化增速为5.7%,其中新能源用到的电线电缆占比与其发电量占比一致;3、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01GW;2025年中国新增陆上风电装机44.89GW、海上风电装机3.22GW;光伏双玻主要以2mm为主,2025年的渗透率达到60%;4、2025年车桩比为3:1;充电桩类型比例与2020年保持一致;5、2025年所有类型的锂电池出货量为837Gwh,则我们测算发现从对2020年表观消费总量的需求拉动贡献度来看:光伏玻璃>氢氟酸>萤石>铝>铜>纯碱>钢铁。而明显上述测算假设相比于当前市场乐观预期而言还是偏保守的。

3.电力与煤炭:未来10年正增长,老供给下还有新需求

未来由于新能源下游带来的电力新增需求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充电以及相应的原材料生产耗电(光伏硅片、铝、铜等)。根据我们的测算上述领域在2025年对于电力的需求将相较于2020年同口径增长230%,占2020年全社会用电总量约5.76%。对于煤炭的需求而言,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进行测算:(1)根据原煤在能源消费中的计划比例以及对应的不同经济增长情形假设下对于能源消费的需求增长来测算2030年原煤的消费量:2030年原煤消费量=原煤消费占比*能源消费总量;(2)根据我国火电发电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火电用煤占所有原煤消费的比例来倒算相应的原煤消费量:2030年原煤消费量=火电发电耗煤量/火电发电用煤占比。无论是哪种算法下煤炭未来10年的消费量仍保持正增长。

4.还周期以成长:传统世界的新机遇

在2005年后的周期行情中,周期股兼具了当下高利润与未来产能成长的特性。在能源转型中,“短缺”看似人为造成,但其实有更深层次含义:约束旧能源与材料的发展带来总的能源与材料的短缺,再依靠新型能源系统的发展来填补空缺。这一过程意味着,高毛利属于旧能源、产能成长属于新能源,这对于只对后者充分认知的资本市场定价来说,将是较大的挑战。而能够把握其中机会的人,将获得丰厚回报。

风险提示:测算误差;新能源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报告正文

2021年1月,欧洲能源转型的代表德国开始拍卖煤电,这是自弃核之后德国又一重要的能源转型举措;但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德国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供给与用电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缺口,导致德国电价飙升的同时电力出口大幅下滑、进口大幅上升,这使得德国不得不重启部分已被关停的煤电机组。2021年8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了关于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50%左右的声明;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轻量化也带来了对于铝的需求,电机/电池等零部件对于铜的需求拉动也不容小觑。

上述现象无疑只是能源转型过程中新世界对于旧世界的依赖和新增需求的冰山一角,这也是此前我们多篇专题报告中重点强调的。本文将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应的情景假设,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传统行业产生的需求弹性进行测算,从而更好地让投资者直观地感受到传统世界正在孕育的“新花”。

1.传统世界中的“新花”正在孕育

正如我们此前在《能源革命往事:马与鲸鱼油》报告中提到的,传统世界在新世界中总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我们看到了火电在光伏、风电转型中的调峰的重要性与未来煤炭仍然增长的需求;我们看到了新能源产业链在不断增加对上游铜、铝、纯碱甚至是钢铁的新增需求,以及对于电力的需求。

1.1 电力系统稳定的保障:火电调峰

面对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清洁、便宜而且稳定安全,此次能源转型的核心问题在于解决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一次能源是历次能源转型的核心,从最开始的柴薪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这些一次能源的特征是稳定而且便宜,但并不十分清洁;到现在开始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其特征是清洁而且最终也可以比石化能源便宜,但很不稳定,比如风能、光能都是人类所不能掌控的。

面对不稳定的一次能源,参考马车被火车替代、而汽车还未被发明时短途运输对于马车的依赖/需求反而是增加的,下游对于稳定的一次能源的依赖反而可能在某些场景下加强而非减弱:面对电力供给端的不稳定性越来越大而用电需求仍在增长,电力系统对于储能和调峰的需求将大幅上升。当前储能还是以抽水式储能为主(90%以上)、电化学式储能为辅(不到5%)且体量跟不上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尖峰时刻的调峰功能仍然主要以火电机组为主。

1.2 新世界带来新需求:电力、传统工业金属、化学原材料

由于一次能源往往很难直接被利用(除了生物质能),因此需要将一次能源转化为其他方便于直接利用的二次能源的形式,比如燃料、电力等,而在新世界摆脱对燃料的依赖之时,对于电力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不断渗透的同时也伴随着充电桩数量的增加: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在2019-2020年大幅抬升,目前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能够拥有0.1531个充电桩;虽然不排除因为牌照政策的缘故消费者选择购置新能源汽车,但我们看到主要发达城市圈以外的其他地区其充电桩数量的占比是在不断提升的。充电桩的不断普及也将加速新能源车的普及,汽车的用电需求也将大幅增长。

在新能源下游市场(车、风电、光伏等)不断扩容放量的过程中,也将带来对于传统工业金属/化学原材料的需求:工业金属主要包括铜、铝,甚至是钢铁;化学原材料主要包括纯碱、六氟磷酸锂等。其中,铜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线缆用铜、锂电铜箔、高端铜合金(军工、电子产品等);铝主要用于线缆、汽车轻量化、锂电铝箔、新能源发电设备等;钢铁主要用于汽车高强度钢、新能源发电设备等;纯碱主要用于制取光伏玻璃,六氟磷酸锂主要用于锂电池电解质。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根据相应的情景假设对上述传统世界在新世界中的需求进行详细测算。由于能源消费的预测还牵涉到相应工业品需求的预测(比如用电占比较高的铝以及未来用电占比将上升的钢铁等),因此我们先对工业品的新需求进行测算,然后再对电力消费的需求进行测算,最后测算对于煤炭的消费需求。

2. 工业金属/化工的需求拉动:光伏玻璃>氢氟酸>萤石>铝>铜>纯碱>钢铁

新能源下游对于工业金属/化工原材料的需求拉动预测关键在于工业金属/化工原材料在相应产品上(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发电设备/输电线缆/充电桩等)的用量以及对应的产品未来的销量,即:

因此接下来我们第一步先分析各个下游单位产品对于上游原材料的用量需求,第二步分析下游产品整体的需求量,最后得出最终的需求拉动弹性。

2.1 不同下游产品的原材料用量测算

2.1.1 新能源车:铝、钢、铜、六氟磷酸锂/萤石

对于下游产品新能源车而言,主要涉及到轻量化带来的对铝和高强度钢的需求、汽车电力化与智能化带来的对于铜的需求以及锂电池对于六氟磷酸锂、铜/铝箔的需求。

(1)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重量要大于燃油车,因此在汽车轻量化(节能减排)和电动化(电池铝箔)的趋势下汽车生产商更有动力去用更多的铝来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数据:中国2020年纯电动汽车单车用铝量为157.90kg,2025年预计可以达到226.80kg,2030年有望增长至283.50kg,2020-2030年平均每年增加12.56Kg。

(2)高强度钢材也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重要应用之一。使用高强度钢材相比于使用普通钢材,无论是从重量、成本还是碳排放上都具备优势。以蒂森克虏伯的InCAR轻量化项目为例,其六个方案中减排最多可达17%,减重最多可达19%,降成本最多可达12%。

根据ECB(EuroCarBody)的数据显示,2009-2018年钢材依旧是车身轻量化的主要材料,其中先进高强度钢的用量占比(指的是占白车身重量的比)开始逐步超过软钢与普通的高强度钢。但具体到不同车型来看,根据ECB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届展示的车型中纯电动车的高强度钢用量占比均值仅为48.02%,比非电动车还要低(50.33%)。而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预计在2025年高强度钢材在新能源汽车中的用量占比将普遍达到50%及以上,这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对于高强度钢的需求仍将继续增长。如果我们假设2025年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高强度钢用量占比提升到60%,而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白车身重量由于轻量化的趋势到了2025年将降低至约当前(2020年欧洲车身大会上6款纯电动车型的白车身重量平均值为453.90kg)的90%,因此2025年单位纯电动车的用钢量(高强度钢)约为245.16kg。

(3)根据ICA(国际铜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由于汽车的电力化和智能化不断加深,使得单位车的用铜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平均水平从11.00kg/辆增长到了12.60kg/辆。展望未来,单位汽车用铜的需求仍将不断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根据ICA的预测,未来BEV(纯电动汽车)至少会在传统燃油车(10.50kg/辆)的基础上增加5.00kg/辆的用铜量,最多会增加6.00kg/辆。

(4)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之一,其成本约占60%,而与电解液的配比约为1:8 ,1kwh需要消耗约1.5kg的电解液 ,因此1GWh的锂电池出货量对应约187.50吨的六氟磷酸锂的需求。而根据开源化工团队的测算,六氟磷酸锂对氢氟酸的单耗为1.3吨/吨,氢氟酸对萤石单耗2.3吨/吨,因此1GWh的锂电池出货量对应约243.75吨的氢氟酸需求、560.63吨的萤石需求。

2.1.2 新能源发电:铝、钢、铜、光伏玻璃/纯碱

对于下游新能源发电/用电而言,产生的主要需求在于输电线缆的增加(比如家庭分布式光伏对于铜导线的需求)、风电/光伏发电设备以及充电桩的建设对于工业金属的需求、光伏发电对于光伏玻璃和对应的纯碱需求。

(1)新能源发电对于裸电线、电力电缆和电气设备电缆的需求在增加,2020年裸电线、电力和电气设备电缆占比相比于2018年整体提升了5%。裸电线、电力线缆中的特高压输电线一般用钢芯铝绞线,但电缆截面不一样:裸电线一般为150平方毫米,每1米电缆中含铝约0.42kg,含铁0.095kg;特高压电线一般为900平方毫米,对应Chukar或Bluebird型钢芯铝绞线,每1米电缆中含铝约2.51kg,含铁0.57kg ;铜线多用于短距离输电以及电气设备电缆等,2019年我国电力用铜占比为49.20%,其中1米AWG12铜线缆含铜约为0.03kg 。

(2)根据测算,单位风电(MW)/光伏(MW)以及充电桩(100台)对于钢材、铝材和铜的需求分别达到261.50吨、21.70吨以及18.85吨。具体到细分项来看,根据IEA测算,建设1MW的光伏电站需要用材分别是钢材56吨、铝材19吨、铜7吨;根据世界金属导报,1MW的风电大约需要200吨的中厚钢板材,根据国际铜业协会测算1MW的海上风电需要用铜15吨,而陆上风电需要2.5-6吨(取均值),根据LCA of wind turbines examined数据显示1MW的风电需要用铝约1.5吨;根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每一台充电桩耗铜量:公共交流充电桩8kg、公共直流充电桩60kg、私人充电桩2kg;为了保持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室外的公共充电桩的桩体一般采用1.5mm厚的优质冷轧钢板或不锈钢材质,其重量为11.78kg/m2,假定一台室外充电桩的外表面积为4.50~5.00 m2,则一台充电桩所需的钢材平均约为56kg左右;充电桩用的铝合金一般为3mm,重量为8.13 kg/m2,由于主要用于散热系统,假定面积为1~2 m2,则一台充电桩用铝量平均约为12.20kg。

(3)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虽然光伏的双玻组件中的玻璃要比传统单玻更薄,但由于数量从1片增加为2片,因此对于玻璃原片的需求量将明显比传统单玻高:以1GW为单位,3.2mm厚的传统单玻对应的原片需求为5.6万吨,2.5mm厚的双面双玻为8.9万吨,2mm厚的双面双玻为7.3万吨。由于1吨玻璃需要消耗的纯碱约为0.21吨,因此1GW光伏组件对应的纯碱需求在1.18~1.87吨之间。

2.2 不同下游产品的需求预测

2.2.1 新能源汽车销量:2025年预计占全球的47%

预计我国新能源车中纯电动车(BEV)的销量在2020-2025年增长最快,2025-2030年逐步放缓。根据IEA的数据,2020年我国纯电动车(BEV)的销量预计为93.13万辆,到2025年我国纯电动车(BEV)的销量预计将达到336.36万辆,占全球的47.28%,2020-2025年年化增速为29.28%;2030年我国纯电动车(BEV)的销量预计将达到659.98万辆,占全球的45.93%,2025-2030年的年化增速为14.43%,2020-2030年的年化增速为21.63%。

2.2.2 线缆/光伏、风电装机量/充电桩需求测算

对于电线电缆的需求而言,保守假设各个类型的线缆占比与2020年保持一致:即裸电线、绕线组、电线及电缆配件、电气装备电缆、通信电缆以及电力电缆的占比分别为15%、13%、3%、22%、8%和39%,同时根据6Wresearch的预测,2020-2025年中国电线电缆的产量年化增速为5.7%,根据电缆网数据显示高压电缆占电力电缆的比例将超过51%(保守假设到2025年为51%),则预计2021-2025年新增的裸电线、绕线组、电线及电缆配件、电气装备电缆、通信电缆以及电力电缆中的特高压电缆、高压电缆、中低压电缆的产量分别为:1194.25亿米、1035.01亿米、238.85亿米、1751.56亿米、636.93亿米、18.32亿米、1565.25亿米、1521.47亿米。

而由新能源带来的线缆需求我们假设与新能源发电占比保持一致,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2025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6.50%左右,因此预计2021-2025年由于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线电缆需求将达到(假设新能源发电占比线性变化)1.04亿千米,占总产量约13.11%。

关于中国风电、光伏的装机需求,根据世界风能委员会(GWEC)预测,2025年中国新增的陆上风电装机容量为44.89GW,占全球的50.63%;2025年中国新增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3.22GW,占全球的21.90%。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增的光伏装机容量为101GW,占全球的38.38%。

充电桩的建设需求核心在于车桩比的目标,根据前文对于新能源车(BEV)的销量预测,2020-2025年年化增速为29.28%,则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BEV)保有量将达到1566万辆,目前我国最新的车桩比约为6.5:1,充电桩保有量为95.05万个,假设2025年的车桩比为3:1,则未来5年增加的充电桩数量约为427万个,其中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公共桩(直流)、公共桩(交流)以及私人充电桩(多为交流)的占比分别为25.00%、17.50%、57.50%。

2.3 最终的需求拉动:光伏玻璃>氢氟酸>萤石>铝>铜>纯碱>钢铁
根据上述产品材料的单耗量和下游产品需求量测算,我们最终可以得到2025年对应原材料的消耗量测算,以及2020-2025年的年化增长率和占2020年表观消费量的比例,我们发现从年化增长率的角度来看:萤石>氢氟酸>铝>光伏玻璃/纯碱>铜>钢铁,从对2020年表观消费总量的需求拉动贡献度来看:光伏玻璃>氢氟酸>萤石>铝>铜>纯碱>钢铁,而从占2020年表观消费量的比例来看:光伏玻璃>氢氟酸>萤石>铜>铝>纯碱>钢铁。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测算的假设中有一些机构(如IEA、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等)对于2025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保有量、光伏/风电的当年装机量的预测相比于当前市场预期而言偏保守,如果投资者认可新能源行业的超预期,更不应该忽视传统行业同样存在向上的弹性。

3. 电力:充电桩、原材料生产的新增需求

未来由于新能源下游带来的电力新增需求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充电以及相应的原材料生产耗电(光伏硅片、铝、铜等)。根据我们的测算上述领域对于电力的新增需求将相较于2020年同口径增长230%,占2020年全社会用电总量约5.76%。

3.1 充电桩的用电需求测算

充电桩的用电需求测算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充电桩本身用电需求的测算,即不同类型的充电桩数量*相应功率再进行求和;另一方面是充电桩用电新增负荷给电网可能带来冲击,从而新增调峰用电需求。

根据前文测算,到2025年我国交流公共充电桩、直流公共充电桩以及私人充电桩(假设全部为交流)的数量分别是92万个、132万个以及303万个,一般交流充电桩的功率为7kW,而直流充电桩的功率为60kW,则2025年所有充电桩充电1小时需要耗电1.07亿kWh,相比于2020年增长了449%,假设全年充电小时数达到2200小时(平均每天6个小时),则预计2025年全年充电桩的耗电总量为2348亿kWh,占2020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约3.13%。

未来充电桩普及所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便是私人充电桩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充电从而满足白天的用车需求,这将导致以往用电的低谷期将会变成用电高峰期,从而产生调峰的需求。以目前拥有充电桩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为例,我们会发现基本上晚上六点之后上海的用电负荷便开始下降,凌晨12点一直到凌晨5点都是用电的低谷期,而如果未来私人充电桩在夜晚进行6-8个小时的充电的话,假设目前上海拥有的私人充电桩比例为57.50%,2021年7月上海充电桩保有量为91465个,则夜晚所有私人充电桩同时在线充电将给上海增加368MW的用电负荷;如果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将变为2022MW。

3.2 原材料生产用电需求测算

大部分新能源下游需要用到的原材料生产其实十分耗电,典型的如电解铝、硅片。根据测算,预计2025年由于新能源带来的上游原材料需求对应的生产耗电总量约为1973亿kWh,相较于2020年增长123%,占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2.63%。

具体来看:

(1)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一吨电解铝耗电约为13000度,一吨电解铜的耗电约为1050度,预计2025年由于新能源带来的铝和铜需求的产量耗电量约为637.71亿kWh,相较于2020年同口径增长157.97%,占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0.85%。
(2)根据Solarzoom的数据,每1WP的光伏发电需要约0.42片的硅片、0.0069kg的硅棒、0.0083kg的高纯多晶硅以及0.0125kg的冶金硅,根据相关工序的能耗进行折算,我们得到1MWp的光伏发电用硅需要耗电1321.7MWh。假设2025年我国光伏装机达到101GW,这意味着硅片的制造耗电总量将达到1335亿kWh,相较于2020年增长110%,占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1.78%。

3.3 电力调峰的成本将由全社会一起承担

正如前文分析,未来经济发展对于电力的依赖随着此次新能源转型逐步深入是在不断加大的。然而面对不稳定的一次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将不可避免地上升,短时间内寄希望于储能是不太现实的,火电和天然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调峰的重要角色。我们发现,即便是在天然气大幅替代煤炭发    电的美国,在冬季用电高峰时期,其煤炭发电占比较其他季节明显提高。

由于火电供给受限,但面对日益增长的调峰需求,维持电力系统稳定的成本将由全社会一起来承担。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欧盟的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已经超过12%,我国不足6%,但欧盟的用电成本却明显高于国内:欧盟居民用电价格是国内的近3倍,工业用电价格是国内的1.12倍。我们在此前《能源转型下的隐藏剧情》中也提到,在能源转型较为领先的欧美国家,在光伏安装量迅速抬升的时期,全社会的用电成本反而出现了上升,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发电成本的降低并不必然等于使用成本的降低:在风、光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同时,不仅需要支付相关新能源的发电成本,还需要支付为其构建的为保障其用电安全与稳定的新型用电系统的运行成本。

而离我们最近的案例便是德国和美国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其电力成本大幅抬升:德国由于弃核脱煤使得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大幅上升,但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风电和光伏发电存在明显的供需缺口,因此德国的电价大幅抬升的同时电力进口量也大幅抬升;美国由于极寒天气的影响其天然气价格在2021年Q1大幅上涨,同时也带动了煤炭的价格上涨。

4. 煤炭:未来10年的需求仍为正增长

可以有两种方法对未来10年(即2030年碳达峰)的煤炭消费量进行测算:

(1)根据原煤在能源消费中的计划比例以及对应的不同经济增长情形假设下对于能源消费的需求增长来测算2030年原煤的消费量:

2030年原煤消费量=原煤消费占比*能源消费总量

根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承诺以及“十三五”能源规划,2030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将降至50%左右。而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我们认为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我们以单位GDP的能源消费量作为连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核心指标,我们发现2020年我国的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与欧盟在1990年前后碳达峰时的水平相似,略高于美国2007年碳达峰时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假设2021-2030年我国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强度保持不变,则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与GDP保持同步。假设未来2021-2030年我国GDP的年化增速分别为5.5%、5.0%、4.5%、4.0%,则对应的2021-2030年我国原煤的消费总量年化增速分别为4.16%、3.67%、3.18%、2.68%,均为正增长。只有当我国2021-2030年的GDP年化增速为1.20%左右,原煤消费总量年化增速才会为0%。

(2)根据我国火电发电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火电用煤占所有原煤消费的比例来倒算相应的原煤消费量:

2030年原煤消费量=火电发电耗煤量/火电发电用煤占比

截至2021年7月我国火电发电占比为72.20%,而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预测,2030年我国火电发电比例将下降至52%,这意味着10年内下降了约20%,平均每年下降2%。参考美日欧,美国煤炭发电占比在碳达峰前10年的下滑速度是这三者中最快的,但也仅仅只为每年平均下滑0.48%,这意味着实现我国火电发电比例大幅下滑的压力其实很大。

根据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2019年公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2035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为31.4% /46.6%,假设取上述二者的均值到2030年为39%左右,2030年火电发电比例为52%,火电用煤量占全部用煤量的比例相较于2020年增长至约30%(增长速度与2010-2020年保持一致),则沿用前文的测算方法:假设未来2021-2030年我国GDP的年化增速分别为5.5%、5.0%、4.5%、4.0%,对应的2021-2030年我国原煤的消费总量年化增速分别为7.35%、6.84%、6.33%、5.83%,均为正增长。

因此我们会发现无论在哪种假设下,我国原煤消费总量在2021-2030年均为正增长,这意味着即便原煤消费占比下滑,但从绝对增量的角度看全社会对于原煤的消费需求仍是正增长。

5. 还周期以成长:能源转型下的新机遇

本文对新能源下游给传统行业带来的需求进行了具体的测算,我们发现传统世界不仅仅没有被立刻替代而消亡,反而和马与鲸鱼油一样面临着需求替代的缓慢甚至是有所提升:无论是上游的煤炭、工业金属和化工原材料还是下游的电力,面对下游新能源的发展,这些传统事物的新增需求相比于当前的需求和表观消费量而言,都不容忽视。

在2005年后的周期行情中,周期股兼具了当下高利润与未来产能成长的特性。在能源转型中,“短缺”看似人为造成,但其实有更深层次含义:约束旧能源与材料的发展带来总的能源与材料的短缺,再依靠新型能源系统的发展来填补空缺。这一过程意味着,高毛利属于旧能源、产能成长属于新能源,这对于只对后者充分认知的资本市场定价来说,将是较大的挑战。而能够把握其中机会的人,将获得丰厚回报。

6.风险提示:测算误差;新能源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开源策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