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与混业,信托变革进行中

随着金融混业趋势的深化,类信托产品的市场参与者正在不断增加,信托、公募子公司、券商、有限合伙企业的参与,都正在改变着信托行业的生态。

去年年末以来,监管层连续发文,规范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而今年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也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政信项目大幅减少。随着金融混业趋势的深化,类信托产品的市场参与者正在不断增加,信托、公募子公司、券商、有限合伙企业的参与,都正在改变着信托行业的生态。

一、监管层连续发文严控

其实近年来监管层对信托行业的管控一直没有停止。始于2011年对房地产信托的严控,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去年年末开始,矛头开始转向了有政府背景的融资。2012年12月31日,四部委联合发表《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即463号文,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今年3月25日推出的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则对银行理财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进行了全面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银行理财资金对接单一资金信托产品,银行资金池产品的清理,也让市场猜想未来信托公司资金池产品会遭受波及,信托公司需未雨绸缪。

二、一季度信托项目应声萎缩

受政策的影响,今年以来信托产品的发行出现了显著的收缩。从数据来看,2012年年末信托发行规模及数量几乎与历史最高位一致,进入2013年1月信托发行规模与数量齐跌,发行规模环比减少41.04%,发行数量环比减少33.43%。2013年3月信托发行规模较环比2月份发行规模减少10.16%,考虑到2月份受春节影响,3月信托发行数量缩减的趋势更为严重。从2010、2011、2012年第一季度来看,三月份通常是新一年信托增加的高峰,然而受政策趋紧的影响,2013年3月份信托业却呈现规模与数量齐下降的格局。在截至到4月27日的4月份全月,信托产品发行总量为158 只,纳入统计的115只产品总规模为158.22亿元,呈现出继续缩减的态势。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仅统计截止2013年4月25日

在这次针对性的调控中,政信项目也出现明显的缩减,自2011年12月以来,政信项目所占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12月政信发行数量占所发行信托总量的29%,同比增长10倍,环比增长69.49%,政信项目的飞速扩张,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463号文的发出,使得该类项目在2012年12月创出历史新高之后,终于转头向下。从12月近30%的占比,下降到4月份18%的占比。

三、参与者增加改变行业生态

除了对政信项目的管控,造成信托产品减少以外,通过其他平台发出的类型托的产品,也对信托产品造成一定的分流。自去年11月16日第一批公募子公司收到证监会的批复以来,目前已有26家公募基金子公司成立,而类信托业务是大部分基金公司子公司瞄准的方向。公募子公司向信托公司大肆挖角,类信托业务已开展得甚为红火,早在去年12月初,嘉实资本就发行了一只投向B2B小额贷款项目,在一天内迅速募集达约6000万元的募集上限。保险、券商等都已经发行或正在筹备发行类信托产品。市场上平台参与方的增加,使得融资方有了更多的选择,平台方的竞争有利于拉低融资成本,也使得产品的收益率随之下降。

除了依托于诸如上述金融平台推出的类信托产品外,有限合伙类的融资产品,也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这类产品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参差不齐,部分产品没有公司层面的风控机制,信用风险难以评估,而且给到客户的收益与风险常不匹配。但是,除了机构投资者,普通个人投资者很难分辨出这些项目的优劣,及判断出收益率水平是否和风险适配。

四、信托和类信托产品收益未来更趋市场化

总的来说,自去年年末以来,来自监管层的管控有所加强,政信类信托产品大量减少,产品类别向工商企业贷款和房地产倾斜。整体看,政府政策的指向是希望控制地方政府和银行的信用风险,通过调整改善,而不是放任自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托产品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投资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政府相对放手地让非银金融机构发行信托或类信托固定收益产品,基金子公司和券商小集合开放类信托产品的发行,使产品的供应方增加,市场化加深,信托和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会趋于市场化。我们会看到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收益率水平差异,这些,将使产品的挑选显得更复杂和重要。

扫描二维码,下载“掌上基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报随时看!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