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平台与信托平台对照分析

自2012年10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如今已经接近一年时间。截止2013年9月12日,目前市场上已有44家子公司。各大公募基金子公司相继进军类信托资管业务,挑战信托一直垄断的资管蛋糕。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规模也迅速扩大,目前已经突破2000亿元。

自2012年10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如今已经接近一年时间。截止2013年9月12日,目前市场上已有44家子公司。各大公募基金子公司相继进军类信托资管业务,挑战信托一直垄断的资管蛋糕。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规模也迅速扩大,目前已经突破2000亿元。

一、初期市场对基金子公司的担心多余

当基金子公司成立之初,市场普遍担心子公司的类信托产品能被投资者所认同。市场的担忧主要有三点:一是子公司类信托产品的兑付以及安全性,二是子公司较低的注册资本,三是人才配备问题。

首先在产品兑付角度上,对于刚起步的子公司产品,还没有历史兑付记录,市场对其风险应对能力持怀疑态度,不像信托产品,投资者通过以往产品就可以考察信托产品的兑付能力。不过从产品的安全性本质来看,子公司产品类信托产品和信托产品“师出同门”。子公司产品类信托产品的兑付,都是通过控制项目资质(融资方担保方还款、抵押质押物、接盘资金等)来控制产品风险;即使出现偿付危机,也会通过担保方还款、抵押质押物变现等步骤来维护投资者利益。这一系列步骤和信托兑付没有区别,因此子公司产品类信托产品的安全性完全不亚于信托。

从注册资本来看,虽然子公司注册资本只有2000万的门槛,但不少子公司注册资本已经大幅超过2000万的水平,如嘉实子公司注册资本1个亿,德邦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并且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子公司的实际缴纳注册资本在不断提高,展现出公募母公司希望将子公司的业务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的信心。

从未来业务领域来看,目前子公司不仅能经营类信托,还能发行私募产品,并且发行的私募产品投资标的囊括:股票、债券、股指期货等。子公司私募产品的投资标的触角比信托发行的产品更加宽广,目前市面上不少市场中性、宏观对冲的产品由基金子公司的平台发行,未来子公司发行的产品种类必定会更加丰富,资管规模势必会大幅增加;随着公众对子公司平台发行产品的逐渐熟识,基金子公司的品牌价值会更加凸显,而对于基金子公司目前最大的业务---类信托,是其打响子公司名誉、赢得市场信任的核心一步,公募母公司、子公司定会严格把控,让市场逐渐信赖、看见子公司的雄厚实力。

最后则是人才配备上的担忧,以往一向专注于权益类投资的公募基金突然从事类信托的业务,其专业性和人才储备是否跟上业务节奏。当然,子公司并不打无准备之仗,仔细查看子公司的管理层,主要都是来自于各大信托的中高层核心人员,他们的业务水准可以说高出信托行业平均水平,从业经验丰富,在融资设计、资产打包、配置、风控能力都不亚于传统信托机构。

所以,综合来看,目前市场上好的资质的公募子公司和信托一样,大股东实力强,风控严格,人员齐备,能选择到好的项目,这样的产品比起信托毫不逊色,慢慢被市场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监管层态度:把控趋严

自第一批基金公司成立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已有44家基金子公司成立,从证监会批复子公司的时间节奏来看,证监会把控日益严格。从去年嘉实、工银瑞信基金子公司成立开始,至今年一季度,陆续有二十多家基金子公司密集成立;而在随后的一个季度时间内,新成立子公司寥寥无几,甚至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真空期,不少市场人士也解读为管理层在行业准入上的一种把控。

此外,在此期间证监会多次开会,反复提及风控,会上证监会明确提出,子公司产品不能有保底承诺,同时自身要完善风控流程,不熟悉的领域不要轻易冒险,监管层也将严格监管子公司的业务。虽然目前暂无哪家子公司发生问题,但是证监会确实对子公司风险把控越来越严格,今年多次进行调查。

三、子公司产品优势:灵活,小额充足

在类信托产品上,不仅产品结构与传统信托一致,从客户角度出发有很大的不同,信托一个产品只有50个300万以下的名额,而子公司产品却有200个,大大提高的了优质产品客户买入的机会,同时目前子公司产品的收益普遍会比信托产品高出1%个百分点,也维护了客户的利益。

子公司类信托产品与信托产品对比
对比项 子公司类信托 信托
产品收益 9~11%/年 8~10%/年
认购起点 严格100万起 一般100万起,部分可低至30万或50万
300万以下名额数量 200个 50个
监管机构 证监会 银监会

四、子公司产品受宠,信托压力倍增

信托产品被疯抢的情况如今也发生在子公司产品身上,如近期德邦创新资本在上海中心区约的一款地产项目,仅几小时便被抢购一空。而另一款由华宸未来资产所发行的投资大连刚需房的项目,也在短短一天之内就售罄。

由于子公司资管业务的核心管理人员均来自于信托业,信托业呈现着人才流失,而子公司的资源却在不断的积聚当中,随着子公司产品在市场的不断深入,信托这块固定收益的蛋糕已经开始被子公司慢慢蚕食,同时在子公司产品高收益的逼宫下,信托产品的收益也开始被迫性提高0.5至1个百分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在刚结束的8月,1-2年期的信托产品平均收益已上涨到9.01%,接近近1年的最高值。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