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公募基金日报:公募基金抱团

2月22日,上证指数收跌1.45%,报3642.44点;深证成指跌3.07%,报15336.95点;创业板指大跌4.47%,报3138.67点,单日跌幅创近半年新高。两市放量成交1.29万亿元,较上日放量逾2500亿元。
香港抱团股也出现暴跌。恒生科技指数跌5.53%,前期被抱着往上冲的科技巨头重挫,美团、小米跌超5%,腾讯、京东跌近4%。

一、市场走势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收跌。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642.44点,跌53.72点,跌幅为1.45%;深成指收于15336.95点,跌486.15点,跌幅为3.07%;沪深300收于5597.33点,跌181.51点,跌幅为3.14%;创业板收于3138.67点,跌146.86点,跌幅为4.47%。两市成交12934.16亿元,较前一日交易量增加24.06%。小盘股强于大盘股。中证100下跌3.70%,中证500下跌0.69%。

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1个行业上涨。其中,钢铁、有色金属、采掘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6.02%、4.70%、3.03%,家用电器、食品饮料、休闲服务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5.74%、-6.55%、-6.69%。沪市有979只个数上涨,占比63.24%,深市有1523只个数上涨,占比63.43%。非ST个股中,83只个股涨停,7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3个合约均下跌,其中,3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昨日,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下跌0.01个百分点。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道指上涨0.09%,标普500下跌0.77%;道琼斯欧洲50下跌0.40%。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下跌1.06%,日经225指数上涨0.46%。

二、指数涨跌

三、新闻

1、市场的新方向?

2月22日,上证指数收跌1.45%,报3642.44点;深证成指跌3.07%,报15336.95点;创业板指大跌4.47%,报3138.67点,单日跌幅创近半年新高。两市放量成交1.29万亿元,较上日放量逾2500亿元。

香港抱团股也出现暴跌。恒生科技指数跌5.53%,前期被抱着往上冲的科技巨头重挫,美团、小米跌超5%,腾讯、京东跌近4%。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冲高回落,全天净卖出11.14亿元,早盘一度净买入逾21亿元。周期股全线爆发,有色板块铝、镍、钴,稀土等多个细分题材共振。钢铁、化工、造纸、煤炭等其余周期股亦持续表现,中国中冶、中泰化学、金牛化工、山鹰纸业、天山铝业、章源钨业等多只股票摘得连板。有色ETF收盘狂涨5.48%。从期货市场的表现为看,强周期品种主力期货全线发飙。不过,前期基金抱团资产表现却十分惨淡,粗略统计,36只基金抱团股市值单日蒸发近1万亿元。由于权重股杀跌,外围A50期指也出现暴跌,盘中跌幅超4%。

点评:暴跌的原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

外围近期逐渐走弱。近期,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极为凌厉,目前已经突破1.38%。市场当下对于通胀的担心正日渐加重,而此时大宗商品期货快速上涨,这更加剧了担心。

随着茅台在节前创出历史新高,市场将抱团演绎到极致。但这种极致的格局对于整个融资生态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需要一个再平衡的过程。

负向反馈机制已经开启。当一个估值回归的过程开启之后,踩踏很难避免。

抱团资产的对其他个股的影响面和机会:若大跌持续,由融资盘平仓和基金赎回引发的抛售,大概率会传导至其他股票。由于短期跌幅过大,抱团资产也可能出现超卖的情况,短线企稳盘整并非不会出现。但如果本身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出现太大变化,估值回归之后,可能还是会受到资金青睐。

2、公募基金抱团程度

头部基金产品平均规模并未超过2007年高点:2007年规模前30大主动型管理基金产品的平均规模达到290多亿,相比之下,2020年Q4的数据则仅有244亿元。

机构化程度相对较低:公募机构整体持有A股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截止2020年末仅有9%。

公募基金新发和存量产品的申购热潮不及2007年。大量资金的涌入进一步推升了2007年机构抱团的强度。

2007年存量产品的净申购率远超2020Q4,2007Q1年出现最低的净赎回的产品数量,而市场四季度开始下跌时,这个比例提升至44%多,并在2008年Q2回升到50%以上。相比之下,2020Q3出现大规模产品净申购时,仍有50%的产品属于净赎回状态。

公募基金的抱团程度对市场大小市值风格存在长远影响,过去15年A股市场小票相对大票的超额收益率与基金平均规模,以及头部基金集聚效应呈现明显的反向特征。

另外,基民投机化的特征导致机构化持股的个股并没有抵御市场下行压力,2008年公募持股比例最高的个股平均下跌幅度反而最大。

免责条款: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力求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获得报告的人士据此做出投资决策,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不对特定基金产品的价值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亦不表明投资没有风险。本报告不构成针对个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及伙伴传送,任何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的行为请预先通知好买,并请在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中注明出处。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