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机构买基金是否靠谱?兼看FOF的投资要点|FOF研究

好买说:前一次,我们来看跟着基金的自购来买基金是否可行?我们发现不失为一个方法。自购比例高的基金,在利益上和投资者绑得更紧,我们关注到事实就够了,不必去揣测自购的原因到底为何,是因为看好呢?还是因为“帮忙摊派”?

2017年,六家基金公司FOF获批,朋友圈都刷屏了,那么,FOF投资究竟做得好吗?我们来看看FOF的“雏形”—机构投资者买基金是否靠谱,然后顺便看看FOF要投的话,要如何做呢?中报和季报中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不同,就是可以看到机构和散户持有比例。我们来进行一下梳理。

 

首先,还是取了混合偏股型做为实验的样本。为什么选偏股混合型作为样本呢?一来是权益型基金的差别更大,也是选择难度最高的样本;二来,混合型基金的个数也比较多(由于制度原因,2015年不少股票型基金并入混合型),一般也是基金公司最重视的类型。

 

我们提取了2008年6月30日至2017年6月30日每半年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数据(WIND的数据质量真差,大面上都能看到数据是错的,比如成立在2017年的产品,跟2009年都有数据,忍不住吐槽一下)。成立时间早于2008年6月30日的基金,保证这个日期,有结构比例这一数据(180只基金满足条件)。然后各个基金历史比例进行平均,并求基金在这一时间段的业绩,基本的数据情况如下:

 

 

些微扫一眼,我们可以发现,基金持有比例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最大接近一半,最小接近于0。基金的十年间的业绩分化则更大,好的是3倍,而差的还亏损。业绩的标准差则达到58%。这意味着长期持基的话,的确要精挑细选,否则吃土。

 

机构者持有比例对基金业绩是否有预示作用呢?先看看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度达到0.38。这表明,数据上显示两者方向上有一致性,持有比例越高,基金的业绩越好,只是这种关系不那么强。接下来,我们把它分成高低两组,来看看其收益均值是否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P值是远远小于零的,这意味着两者的均值是有显著差异的,并不是随机误差的作用。换句话说,机构投资者占有的比例比选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那么这对FOF投资具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首先,机构为什么能选出好的基金?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最悲观的推论,假如FOF基金经理不能够优选出前1/3的基金,那么他的组合意义何在呢?我的一孔之见是,至少FOF基金能够做到去差,是的,就是比最差的基金去掉。

 

好的基金都是相同的,团队稳定、核心人物能力强,公司机制合理等,但不好的基金各有各的不同。如果立足于长期业绩,还是比较难免识别差的公司,毕竟,“否定”比肯定更容易。因为好的基金是要判断“且”,条件都要满足,而坏的基金只要判断“或”满足一些条件就够了。从我的实践看来,判断“差”的基金的准确率要高于判断“好”的基金的准确率。这条如果满足,那么,至少我们选择的基金的业绩是好于平均的,最起码的生存底线保住了。

 

其次,一定要限制换手。以我们这组样本来看,比例高的那组比低的那组的均值高39%,这是10年的数据,那么年化是多少呢?3.38%。目前具体的费用马克君还未看到统计。如果是外部的FOF,赎回费应该是难免的,周转一次即减一次收益。另外,隐形的影响还有,卖出和买入都有一个间隔期,长期来看,市场是向上,不在市场中的那些天,从期望上是做负贡献的。这也是换手带来的难道。

 

大卫史文森,在《不落俗套的成功》中指出,共同基金的失败,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是费用:

 

投资者购买基金支出的费用包括:申购费(sales loads,或sales charge)、管理费、营销费(12b-1费)、激励费用、中介费用。

 

1、申购费(sales loads,或sales charge)。在引入12b-1营销费(按年征收)之前的1979年,申购费的中位费是8.5%,1999年,前端收费的中位数是4.75%。中国的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费(包括赎回费)通常约为1.2%左右。 美国的基金通常还收“或有赎回费”(contingent deferred sale charges),比较而言,尽管中国的基金也收“或有赎回费”,但赎回费归入基金资产。

 

2、管理费。作者引用的资料表明,2003年,股票型基金为0.91%,货币型基金为0.60%,全球投资的股票型基金为1.15%。普遍比中国的贵。 比较而言,指数基金的管理费便宜得多,约为主动管理基金的1/3-1/4。       3、营销费(12b-1费)。1980年,美国SEC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从基金资产中收取营销费,用于扩大资产规模。其中的逻辑是扩大的规模可产生规模收益,使得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降低各种费用。事实是,许多公司在收取12b-1费时毫不手软,但管理费率并不随基金规模的扩大而减低。如果基金管理公司将管理之责外包,它通常与外包公司签订管理费随规模递减的合同。12b-1费使投资收益受到双重打击,一个打击来自费用本身,另一个打击来自规模增大导致的业绩下滑。

 

4、激励费用。管理费是基于资产的费用(asset-based fees),这导致管理人只顾追求资产规模,忽视投资业绩,而规模是业绩的天敌。因此,一些公司又收取激励费用,即基于业绩的费用(performance-based fees)。这种想法是不错的,但通往地狱之路是由良好的愿望铺成的,实践中,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操纵业绩比较基准,使自己可以轻易达成绩效目标,赚取激励费用,损害投资人利益。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激励费用回拨(clawback)条款或制定高标准,设定一个公平的业绩基准就显得至关重要。

 

5、中介费用。理性的投资者应避开中介业者,选择低成本、自服务的方式。

 

如果,作为基金衍生产品,资本市场影子的影子的FOF基金,费用实在是不可不查的因素。

 

免责条款: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力求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获得报告的人士据此做出投资决策,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不对特定基金产品的价值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亦不表明投资没有风险。本报告不构成针对个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及伙伴传送,任何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的行为请预先通知好买,并请在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中注明出处。

 

1
大佬访谈
热门资讯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确认您自觉履行投资人的各项义务,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 好买Copyright © howbuy.com, in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003295号-1]

关于好买私募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使用条款 | 隐私条款 |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