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ETF基金:大基金公司关键词
2013-03-11      作者:李欣

2013年,ETF创新不断,被动投资市场上,基金公司比拼先发优势和品牌营销。

本刊记者 李欣/文

ETF(交易所开放式指数基金),已成为行业关键词。

2012年,第一只跨市场产品——沪深300ETF推出,第一支跨境产品——以恒生国企指数为标的的跨境ETF挂牌。截至2012年底,上交所市场ETF共29只,市值将近700亿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26%和49%。

2013年是基金创新发展年,行业ETF正通过其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指数细分市场机会

2月末,华夏基金推出5只上证行业ETF,ETF进入了行业指数更为细分的市场。

不过,从目前规模看,行业ETF为市场贡献了多少交易量仍未可知。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国内共有ETF数量50只,规模1626亿元,其中行业及主题类ETF仅9只,规模54亿元,均为单市场产品,远远未成规模。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总经理王群航表示,单行业ETF作为交易型品种,规模通常不会很大,但大型基金公司往往可以依靠自身较强的实力,迅速发行,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一味追求前期发行规模是常规思路,ETF发行不光是占了地盘,更成为了投资者的交易工具。也就是说,工具的好坏才更为重要。”有基金研究人士称,“接下来ETF更注重发行以后的战略定位,以及投资者使用这个工具的多少,其见效是在后期,不是前期。”

有深圳基金研究人士称,ETF从大的样本指数到行业分类指数是大势所趋,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从国外成熟市场经验看,投资者对ETF越了解,指数会进一步细分,欧美趋势如此。最近十年间,被动型投资(以ETF为代表)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了主动型投资。

他指出,被动型投资基金,规模不是最主要的。“作为发起式基金,基金发出来,即算得上是成功。占地盘更重要。”

相比以银行为主要渠道的主动型投资基金,ETF则主要依靠券商渠道。他进一步表示,鉴于券商的渠道最为便利且直接,ETF市场的扩大,还将给券商带来直接把握市场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型工具类产品的首发效应十分突出,故品牌和人气的聚焦更加重要。

这一点从2012年首只沪深300ETF的发行盛况可见一斑。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其首发规模总计超过300亿元,对比后续相似产品发行,均无法与其规模媲美。

先发优势

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产品开发与创新服务指引》中,取消了此前一个指数只能开发一只ETF产品的限制。指数开放后,ETF或许可以借此突出重围,改变此前大多数产品市场规模有限、活跃程度偏低的事实。

按照业内看法,ETF的发展是否成功取决于两点:首先是能否占据行业先机、成为重要资产类别的第一个ETF产品;其次是能否创造低成本的交易环境、制造活跃的波动和套利空间,形成充沛的交易流动性。

但这注定是大型基金公司的角逐,无论是产品硬件系统投入(大致2000万元左右)、产品推广营销、以及产品设立(发起式)模式(自有出资1000万元)等,都令小型基金公司望尘莫及。

“未来,谁拥有沪深300ETF,谁就掌握了争取市场主力投资机构与核心投资群体的有力武器。” 王群航如是说。

目前,嘉实、华夏、南方、易方达这4家大公司,已经先后布局旗下基金在沪深300ETF上的产品线。

好买基金研究员刘天天称,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具有天然的优势。即ETF产品发行后,只要其在规模、成交难易程度和跟踪误差方面没有太显著的缺陷,投资者的粘性还是比较强的,后来者除非具备显著的优势方能胜出。

随着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日趋成熟,投资者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接下来各大基金公司的营销能力和品牌认知,以及客户认同度将成为基金公司主要的竞争方向。

“特别是在行业收入整体下降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在发行ETF产品时,不必付出像主动型投资产品那样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但营销很关键。”王群航表示。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