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中国式高频交易困局 银帆三期陷入规模扩张困境
2013-02-25      作者:宋蓓蓓

【财经网专稿】记者 宋蓓蓓 银帆三期近期表现怪异,自从以54.44%净值增长率获得2012年度私募冠军后,其规模实现扩张的同时业绩却落至十名开外。2012年同样具有绩优基因的中睿合银旗下明星基金鑫兰一期也在遭遇这样的尴尬。

银帆三期:规模扩张收益率递减

2012年,银帆投资旗下银帆三期以54.44%净值增长率霸气问鼎私募基金冠军。但据好买基金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基金收益率正在递减。

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银帆三期一年以来收益率34.08%,近6个月以来收益率10.38%,近三个月以来收益率9.33%,近1个月以来收益率1.14%,尤其是今年以来收益率甚至为-1.12%,与成立以来收益率74.87%形成鲜明落差。

收益率递减的同时却是伴随着银帆三期2012年一战成名后的规模急剧扩张。《证券市场周刊》从北京一家基金销售机构内部人士处获悉,2012年 年中成立的银帆三期规模仅为3000万元左右,随着业绩提升尤其是在2012年业绩一战成名,银帆三期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目前规模至少达到1亿元。

“该基金的管理者王涛在业内以高频交易知名,虽然2012年市场为结构性机会,但基金经理通过高频交易很好地规避了系统性风险,并录入超过40%的超额收益。”但他同时表示并未积极向客户推荐该产品,“随着规模扩张,其操作的瓶颈也十分明显。”。

上海一位私募基金分析师对此进一步分析表示,高频交易要求灵活操盘,规模是很大的制约。“比如银帆三期,业绩冲的猛也要借助于规模的控制。规模 太大则会因标的不足或交易规模太大影响高频操作,从而摊薄整只基金的整体收益率。银帆三期尚未得到市场关注的时候规模仅有3000万元,现在已经能看出规 模对收益率的影响了。”

中睿合银:弱化高频操作或摊薄收益

同样以高频交易操作知名的中睿合银也在经历这样的尴尬。

中睿合银官方网站显示其公司旗下目前共有17只阳光私募基金,最早成立的中铁信托-鑫兰瑞一期是一只典型以高频交易为主要操作手法的产品。该基金成立于2008年8月,成立以来累计增长率144.66%,年化收益率22.44%。

但后来成立的产品无论从单位净值还是从年化收益率方面均无法与第一只产品相比媲美。其官方资料显示2012年年末以来成立的9只非结构化产品中7只产品累计增长率和年化收益率均为负值。

“从中睿合银近期发行的两只产品来看,已经在走创新路线了。”前述北京分析师向记者透露,新发的两只产品——外贸信托中睿吉祥管家创新型1期和外贸信托中睿吉祥管家创新型2期主要变成做定增加股指对冲,就是为了应对规模变大后的灵活性。

“将需要部分规模采用高频操作,还要用其他策略进行分散,得看基金经理能顾到什么程度,顾到哪只产品。从中睿合银近期业绩表现来看,基金经理操作已经被规模拖累了。”

警惕走入规模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参考此前业绩选取并申购高频交易为主要投资策略产品的投资者们可能对此并未充分了解。此前成立于2009年3月份的第一只中国式 高频交易基金产品——策略大师曾在一年运作期内录入193%净值增长率,红极一时的基金经理杨永兴继而清盘策略大师创立永圣慧远投资公司。但发行的第一只产品永圣慧远稳健增值业绩几乎没有亮点。

从策略大师和永圣慧远稳健增值规模来看,前者成立之初仅为3000万元,而后者发行规模则为2.04亿元。

“一些盲目申购该类产品的投资者可能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不利事实,即操作手法的变更无法继续支撑高回报的业绩,私募正用股指对冲。这已经不是他们本要买的产品了。”深圳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

该分析师认为,整体来看,中国式高频交易海外成熟市场严格意义上的高频交易。“高频交易是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 的计算机化交易。这种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安置到了离交易所的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

“但由于技术、人才方面的限制,中国式高频交易面临发展瓶颈,纵观海外这类基金规模也都不大,赚钱光环下进行规模扩张并非明智之举,稳定的良好业绩才能收到投资者持续关注。”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