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刚性兑付,即将终结?
2013-08-05      作者:杨文斌

相比其他产品,期限错配的产品,发生风险的概率更大,尤其是在资金面持续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产品可能“爆仓”。即使项目本身没有问题,但期限错配还是会导致产品无法兑付。

文/杨文斌[微博]

最近发生的流动性紧缩对金融行业有很大的影响, 可能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6月金融市场发生了很多罕见的事情,比如:银行之间的结算出现违约,非常少见;隔夜拆借利率市场出现飙升,局部瞬间达到过30%;股票市场大幅跳水。一些银行一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居然达到了6%左右,这些现象都不太正常,也说明了市场上资金面异常紧张。此外,一些货币基金还出现了大规模赎回的现象,尤其是很多货币基金的B类份额,即机构投资的部分出现的赎回要远远大于普通投资者投资的A类份额的赎回情况。整个现象来看,就是“钱荒”,导致市场上利率飙升、收益率上升、局部的违约。

原因:政府主动挑破泡沫

除了一些季节性的常规原因如临近季度末大量理财产品到期等之外,更关键的是当届政府正在主动地降低杠杆,释放风险。

从金融角度来看,美国在2008年开始降杠杆,通过长达5年的时间,其杠杆已经降到2005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欧洲方面,虽然调整速度较慢,但这两年也在逐步降杠杆,不降杠杆的就可能出现类似于希腊这样的情况。而中国这两年其实一直在加杠杆,增加货币投放,比如2008年的“4万亿”。加杠杆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流动性泛滥,各种资产出现泡沫,经济结构难以调整,因为始终有流动性为各类资产和投资做支持。实体经济越来越差,而金融类资产越搞越大,差距加大并越来越疯狂。

而现在,中国加杠杆的路已经到了一个拐点,货币再投放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和边际效应已经大不如从前。从风险角度看,加杠杆带来的后遗症却越来越明显。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新一届领导应该不会从走前一届政府的老路,而是先把前一届政府留下的问题显现出来,先重点整治目前经济中的货币泡沫、结构性等顽疾。我个人认为,主动挤破泡沫,出现短期阵痛,付出些经济低迷的代价是值得的,等度过这段经济周期,未来才可能会走上较好的发展道路。

影响:短期波动持续

近期市场上观点很多,比较混乱,但有一点基本是共识,那就是短期的流动性危机没有结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持续多久,影响多深,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首先,风险最大的是一些期限错配的产品会出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些金融机构近几年发行了大量的期限错配的产品,比如, 1-6个月的产品,但实际却通过期限错配投资到1-2年期的产品里。市场上一些信托公司和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发行过季度期限的产品,这些产品多被投入到市场上中长期的理财产品中。这类产品可能首当其冲地会在这轮流动性危机中出现风险。虽然发行这些产品很好赚钱,比如发现半年期的产品,给到客户6%左右的收益,通过期限错配,转而投入到1-2年期收益10%左右的产品中,在这之间,能够轻而易举地赚到4%左右的利差。

而现在,影子银行拐点的第一波动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刚才提到的期限错配的产品,虽然不能确定其是否一定会出现风险,但相比较其他产品,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更大,尤其是在资金面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产品,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者在3个月到期后想退出、赎回资金,但资金实际上已经被锁定在1-2年期的理财产品中,不能退出,就可能出现爆仓。即使项目本身没有出现问题,但流动性错配还是会导致产品不能兑付。

据我所知,部分信托公司有500亿元甚至更大的资金池,我不知道其他第三方有多少资金池项目,但发得越多,面临问题越大。所以说,期限错配的产品就像“庞氏骗局”,在没有问题的时候一片歌舞升平,投资者不会赎回,或者有新资金不断进入,期限错配可以维持下去。但一旦出现流动性收缩,新资金跟不上,很多产品就会原形毕露了。

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创新”产品,包括部分信托公司或激进的第三方理财机构都会受到冲击。此外,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也会有风险,因为资金池缺乏透明度,其中也有期限错配问题。但我们相信,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信托公司、第三方机构,尤其是大型银行。

中长期来看,主动挑破泡沫,让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杠杆,这对中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有利的。希望管理层能顶住压力,坚持现在的政策,怕就怕央行妥协,再次注入资金,那么就可能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放缓,这是正常的,也是好事。过去中国经济增长大部分是靠流动性带动的,增长质量有大的问题。对于股票市场也一样,短期指数调整会带来很大的痛苦,但对于很多企业、上市公司却是一剂良药,逼着大家珍惜资源、加快调整。

国企背景产品仍可投资

信托产品可以看成是信托公司发行的金融债券,央企、国企背景的信托抵御风险能力最高。在刚性兑付的背景下,这些信托公司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如果连这些公司都出现风险,那么整个行业可能早就溃不成军了。我相信,那些激进的民营信托公司会先出事。

我觉得这次危机还不会打破信托产品整体的刚性兑付格局,但是局部的个别信托公司,可能会因为期限错配等原因出现风险。例如某信托公司,设立了很多短期资金池产品,资金池产品除了期限错配投资到长期产品中去外,还接下了一些当期不能兑付的坏账,此次流动性紧张就可能挤压这些信托公司。而国企、央企背景的信托公司出现这样情况的概率较小,

未来一段时间,整个产品供给量会下降,但是市场资金的需要量会下降更快,尤其是来自银行等机构的资金。目前信托资产总规模大概9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很可能达到10万亿,这些资金中2/3是来自于银行的理财产品对接,只有1/3才是真正的集合信托。这意味着,很大一块的信托投资需求会随着银行方面的收紧而减小。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集合信托类的产品供应会比较充足。

插排:

近期流动性危机还不会打破信托产品整体的刚性兑付格局,但是局部的个别信托公司,可能会因为期限错配等原因出现风险。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