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基金法最大亮点:私募被涵盖
2012-12-17      

2012年即将过去。盘点今年,A股市场持续萎靡不振,连累了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表现。但基金业整体的发展速度并未放慢,其总资产较2011年底增长了约20%,这要归功于于固定收益型基金的蓬勃发展,以及大大加快的基金业产品创新节奏。

更惊天动地的变化还将到来:《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10月已交全国人大进行第二次审议,私募将成为正规军,更有望“公募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已发布,基金公司的投资范围可大大拓展……这些将为基金业带来什么根本变化?未来竞争中,公募核心优势何在?在与记者的访谈中,在基金业从业15年的好买基金董事长杨文斌分享了他对基金业发展现状的观察。

记者:您如何看待2012年基金业市场状况?

杨文斌:对基金业而言,现在是最差的时段,也是最好的时段。

为什么现在比2008年还差?因为从悬崖掉下来摔蒙了是很痛苦的。基金行业2007年实际上是在过度透支行情,70%的投资者是在2007年3000点到6000点之间冲进去的。现在正是还帐的时候,在修补跳空窗口。

但基金行业整体发展不慢。开放式基金起步于2001年的50亿,现在达到2.5万亿,发展速度很快,基金市场比去年整体增长了20%左右,增长主要在固定收益,包括货币基金、债券类。

基金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基础市场、监管者、投资者和管理人。四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基础市场,实际上决定了产品的回报率。今年基础市场中,整个A股行情不好,基金业很难做出亮点。相反QDII不错,因为海外市场如美国、新兴市场的、黄金类的走势很好。债券去年和今年都是牛市,债券产品去年做到10%的有很多,杠杆型的收益则更高。

监管是基金业第二大决定因素。1998年到2007年的十年中,一家基金公司一年最多只能报两个产品,极大地限制了基金公司的产品创新。这两年来改善了许多,现在基金公司一年报五六个产品,只要自己发得出去。今年产品创新还是把整个行业推上了一个台阶。明显看到基金公司的产品创新力度在加大,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最近一些公司做了反向ETF,既免去了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做股指期货的麻烦,也适合一部分机构投资者。这种产品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还有分级基金和货币T+0,也是很大的创新。

目前产品创新的频率和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放松管制必然会引起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创新,加上产品保护期,把大家的产品创新热情激发出来,对市场影响很大。

当然了,穷则思变也是一个因素:日子好过了反而不急着创新,日子难过了,监管放松了,产品创新就起来了。

记者:一直以来,基金公司都在抱怨投资者的结构和习惯,而投资者则抱怨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您怎么看这二者的关系?

杨文斌:两边都有错位。

投资者是基金市场的第三大决定因素,结构还不够理想。最大问题是长期资本太少,大部分人还是抱着短期炒作的心态买基金。基金平均的换手率大概100%——去年基金业存量2.2万亿,一年单边申购也接近2万亿。

投资者对基金公司产品的理解还不成熟。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问题:顶层的资产配置是需要自己做,或由第三方投资顾问协助的。很多人还没有这个意识,希望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不管熊市牛市都赚钱。

基金公司方面也有可改善之处,可以多设计一些针对散户的绝对收益型产品,通过产品创新满足客人不管熊市牛市都有收益的愿望。除了目前的货币基金,还有很多产品的创新可以做。

记者:此次基金法修订,你认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杨文斌:我参与了基金法修订的调研,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基金法最大亮点是私募的公募化和公募的私募化。

此次修法最得意之处就是把私募涵盖进来。此前因为监管的割裂,发改委并无意让私募PE基金纳入《基金法》的监管。但因为PE市场出了一些风险,新一稿基金法中实际上也纳入了投一级市场的PE。

纳入私募,对整个基金行业有好处,因为最有活力的就是这些私募。私募往往走的是绝对收益路线、绝对回报的路线,正好是公募的一块短板。目前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做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太多,做绝对收益的私募和对冲太少了。

私募原来是地下活动。此次修法赋予私募法律地位,只要去协会备案。据我所知,已经有接近20家大私募去基金业协会备案,成为其特别会员。这就是为私募公募化做准备。以后小的私募可以去当地证监局备案,大的去协会备案。我们建议私募备案看两个标准,第一是管理规模,第二是投资者数量。

以后做得好的证券类私募,不用再走信托通道,只要找好托管,到证监会备案,就可以公开发行一个纯基金的产品,和公募是一样的。这一举突破了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的界限,是最大的一个突破。

未来公募和私募的界限可能就模糊了,变为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区别。传统的可能做相对收益和指数竞赛,小公司、私募、民营的基金可能侧重于开发绝对收益产品。

基金法修订的另一个突破是公募私募化,在组织结构和产品都有放开。第一就是大力发展专户,专户是公募里的私募,现在鼓励专户不光是做小客户,也可以一百万甚至上千万地去做一些例如一对多。

第二就是允许个人包括员工持有基金公司5%以下的股权。我认为可能性很大。传统的公募基金牌照审查非常严格,对股东有严格要求,公司管理层很难持有公司的股份,正常情况下,个人根本达不到那个门槛,入股是不可行的。

记者:10月底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使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领域从现有的上市证券类资产拓展到了非上市股权、债权和收益权等实体资产。您认为这对基金行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杨文斌:我认为基金公司业务的多元化要适度。我不认为基金管理公司在一级市场有优势,PE不是基金公司的长项,国外的成功案例也很少见。做绝对收益,比如做一个对冲基金来区别于传统业务,我觉得这是可行的。

一些公司有做信托的想法,这绝对不是基金公司的强项,风险极大。信托业务本身是一个信贷业务,现阶段还有刚性兑付承诺。国外的信托都是事务型信托,如遗产、家庭等等,中国的信托更多是影子银行,基金公司很可能去接了变相高利贷的最后一棒。如果到时兑付不出,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赔不起。

现在基金公司对设立子公司想法很多,到底是否可行,一定要慎重研究,搞清楚专长是什么。哪些业务值得去做,哪些没有能力去做甚至很危险,要区别对待。

一些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是想拓展业务,另一些动机不纯,其实是寻求私有化途径。因为基金公司子公司股权没有限制,基本上只要保持基金管理公司相对控股。高管完全可以找几个相关方实行绝对控股,其中空间很大的。

听说目前很多信托公司在和基金公司谈入股可能,一些信托公司高管已经跳槽到基金公司,就是因为能持股,双方一拍即合。开放永远是两面的,一方面给你拓展了业务渠道,一方面会泥沙俱下,把不准的话也会酝酿一些风险。和核心资产管理有关的东西是值得做的,涉及到信贷甚至一级市场,国外很少有主流基金公司同时做。

记者:一些基金设立销售子公司的尝试,您认为前景如何?

杨文斌:国外来看,最成功的案例是富达基金。其资产管理业务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分销业务即自己和其它基金公司产品的销售,占到三分之二。但全球成功的似乎只有富达基金,几乎看不到第二家。这和富达靠直销起家是分不开的,它的客人是自己的。起初它卖自己的产品,客户群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卖其它基金公司的产品。

基金公司设立销售子公司,在中国还要看渠道的反应。现在基金公司90%的客人都来自银行。如果销售子公司只卖自己的产品,没问题,银行和它就如同百货店和专营店的关系。但如果代卖所有产品,就会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因为客人不是你的。把渠道的客人发展成自己的客人,还卖别家的产品,这相当于一个百货店里的店中店,且产品一样。还有哪家银行愿意和你合作?原来银行直接向基金公司提供客户信息,现在很多银行开始封杀这一块,比较敏感,大家都会慎重。

我们这种持牌的第三方销售公司,如果哪家基金公司要要设立代销全产品的基金销售公司,我会很慎重,不一定还和你合作,你不能和合作伙伴抢客户资源。

记者:基金业未来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杨文斌: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决定一个公司能走多远。适应市场的能力和产品创新的能力,决定个体基金公司的成败。

这两年,一些公司没有捕捉到投资需求的变化和基础市场的变化,实际上没有转型。跟不上变化,老十家也会退出前十名。相反,很多公司抓住了需求,很快进入前十。微观层面上,基金公司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创新很重要的。

目前,横向来看,混业趋势明显;纵向来看,产品日趋复杂化。

横向看,保险对资产管理的渗透很强,项俊波赴任保监会主席后,极大地放宽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券商来势汹汹,可以卖所有产品,做所有投行业务;信托本来就是百货商店;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后,也可以认为是全牌照。以后,产品稀缺性将会消失,以前一家能做的产品,现在四家都能做,供应大大增加。

纵向看,基金产品的深度在加大。以前是做多为主、股票为主,现在市场单向变双向,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资管都有了,下一步国债期货及期权产品也要推出。这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般放大了组合的空间,深度越来越复杂。

产品越多越复杂,第三方投资顾问的价值就越大,因为投资者不知道该选什么。华泰柏瑞和嘉实推出的沪深300ETF,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设计出来,一举卖了四五百亿。最近推出的货币基金T+0也很厉害。这在美国是早已实现的做法:存入的钱自动买成货币基金,买股票时自动转回,对接十分迅速,没有时差。券商保证金存量7000亿,如果10%可以转换就是700亿,汇添富可以一举可以超过华夏,成为业内规模第一的基金管理公司,但是最终能否实现,要看券商是否配合。

基金的优势绝不只在二级市场。基金公司缺的是不管熊市牛市都能赚钱的绝对收益产品,这块业务是非常值得去做的。

杨文斌拥有20年证券从业经历,其中包括15年基金从业经验。他历任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和市场部总监、ING霸菱中国研究员。他参与领导了中国第一支开放式基金即华安创新的设计和成功发行。

2007年,他创立好买基金,为投资者提供独立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今年年2月,好买基金旗下全资子公司好买财富和其它三家机构成为首批获得基金第三方销售牌照的机构。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