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政信信托呈回暖态势 融资方实力是选择关键
2013-03-29      作者:王兆寰

最近,信托市场中的政信合作产品出现回暖态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暂沉寂之后政信合作产品开始重新活跃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中小信托公司通过变通,打了一个政策“擦边球”。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了相应的增信措施,如利用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保证担保,这些增信措施都是去年底 463号文件实施后市场的选择。

不过,有专家提醒,在增信方式出现一定变化后,选择产品更要注重融资方本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担保方综合实力等。

政信信托回暖

用益信托统计显示,在3月18日至24日的一周信托产品发行中,基础产业信托发行规模最大,其6款产品共募集资金15.50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5.03%。

基础设施信托是政信合作信托产品的一种,信托资金专门用于投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而政信合作就是信托公司与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开展的合作业务。

对于政信信托是否真正回暖,用益信托研究员王利告诉记者,与近期房地产信托发行占优的情况相反,基础产业信托仍旧发行乏力。

在她看来,2012年年末,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简称463号文),明确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这一要求直指基础产业信托。可见,2013年部分基础产业信托产品发行将受到一定影响。

而新时代证券分析师袁建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政信合作产品有重新活跃的迹象,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信托公司出于规模方面的考虑,用了一些变通办法来打政策擦边球,同时地方政府由于前期大量举债也急需通过发信托产品融资来借新还旧,应该说该类产品始终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如果打擦边球现象呈普遍之势,政信合作类产品出现大幅回暖,监管层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不排除出台更明确更严厉监管措施的可能。

袁建明直言:“一些大中型风格稳健的信托公司或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银行,对这种可能的政策风险及对地方融资平台近几年所积聚的风险认识也相当清醒,所以,政信合作类产品虽有所回暖,但预计整体规模有限。”

变通增信方式

记者通过梳理进一步发现,目前政信产品的增信方式除传统的土地质押外,还增加了连带担保、人大出具决议书等,甚至有的产品为了吸引投资者,将几大增信方式集于一身。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发行的政信信托产品中,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为主,仅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信托产品无任何抵押,而连带担保几乎覆盖所有产品。

袁建明指出,随着政府信用担保效应的递减及可供抵押土地的减少,政信类产品的安全边际会受到一定影响。政府信用担保是2012年政信类产品受追捧的主要原因,由于理论上信托公司在项目出险后,可以处置抵押的土地以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土地抵押作为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担保措施,一直作为最常用的增信措施在使用。

袁建明认为,463号文下发后,证信类产品中地方政府出具财政承诺函、人大出具相关决议等担保方式与BT(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回购模式的现象有所减少,但仍在以变相的形式出现。

“毕竟,失去了政府的信用担保及可供抵押的土地减少后,能让投资者放心的,也就是国有企业或有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提供的保证担保了。”袁建明如是说。

那么,在增信方式的变化和转型中,投资者如何选择相应产品呢?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指出,政信合作信托的风险控制要点应从“关注当地财政实力”向“对融资主体实力和当地财政实力的综合评估”转移。

袁建明表示,在增信方式出现一定变化后,需注重融资方本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及担保方的综合实力。最好选择一些大型的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有企业或有当地国资背景的龙头企业能提供担保的产品。

好买财富一位理财顾问则表示,有抵押物的产品肯定比没有抵押物的安全系数要高。不过,在选择政信产品的时候,还是首先要看地方政府的实力,是否高负债;然后,再看具体的项目。尽管抵押担保做得比较好,但基于大的经济环境,对一些偏远地区的政信项目投资者还需谨慎选择。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