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媒体报道
媒体关于好买的最新报道
 
基金经理长跑明星Top10大盘点
2012-10-09      作者:宁鹏

2007年10月16日,疯狂的投资者把上证综指推至6124点的历史高点,市场随后一泻千里,一年后探底1664点。5年来,市场虽然曾经历2009年的一波牛市,如今股指亦只能在2000点位置艰难徘徊。

大起大落的市场对于股票型公募基金和偏股基金而言是重大考验,基金经理穿越周期的能力不是短期排行所能体现的,而把5年作为考察周期才是公允的做法。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的业绩评价采用相对收益标准,在同行业内的相对排名直接关系到基金经理在公司的地位和奖金。

每年年末,公募基金年度冠军的出炉,是行业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它更像一场眼球的盛宴,认真你就输了。

短期化的排名考核是压在基金经理头上的一座大山。常有基金经理抱怨:短期考核的压力让人动作变形。为了冲业绩,不乏有基金经理豪赌某些行业和个股,行为犹如散户,无形中让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承受了巨大的风险。久赌必输,无以为继的业绩,留给投资者的是满地鸡毛。

对投资者而言,以年度排名作为挑选基金依据其实并不合适。你无法从后视镜中看到未来,冠军们的业绩变脸将会成为此类投资者的不可承受之痛,所有FOF组合经理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共同基金的传奇人物彼得·林奇曾向投资者建议: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基金过去的表现,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但这并不等于不应该选择具有长期良好表现的基金,而最好是坚持持有表现稳定且持续的基金。"

倘若你不是短期交易"发烧友",你会发现收益的持续性远比夺取短期收益冠军更为重要。公募基金投资者特别需要关注收益持续性。尤其是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对基金短期高收益背后的真正原因一无所知,最好更多地关注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因为这比短期收益更能反映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

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足够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为持有人创造收益,是公募基金的灵魂。投资不应该是一个秀场,投资者最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惊艳,而是长期稳定的回报。

但人的本性难改,在两个月前的伦敦奥运会,百米冠军尤塞恩·博尔特是媒体的宠儿,而马拉松冠军斯蒂芬·基普洛奇对很多人而言依旧是个陌生的名字。百米飞人大战短暂而绚烂,却很少人能有耐心看完一场马拉松比赛。

所有参与者都在抱怨,一切却在照旧,为何不能给长跑健将们多一点掌声呢?

实际上,研究发现,倘若以五年时间为考察周期,会发现所有在区间内表现出色的基金都拥有一些共性:基金经理拥有成熟的投资理念,其身后的投资团队比较稳健。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份榜单,考察区间为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8月30日。在考察区间内,入选基金业绩均位居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前十。入选基金在五年区间内基本未更换基金经理。

董承非的中庸之道

2012年9月6日,兴业全球发布的一则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牵动着投资者的心:兴业全球视野增聘杨大力为基金经理。

出国学习半年的董承非,一时间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有人担心董承非最终会离开兴业全球;乐观的投资者则联想到当年让王亚伟脱胎换骨的出国学习经历,对其产生了更多期待。

"中庸"制胜

"中庸"是董承非对其投资风格的自我评价。

中庸体现在基金管理上就是均衡配置、不走极端。

在2003年熊市入行的董承非,注重对风险的防范,在投资决策上不做极端操作。董承非2007年初独立管理兴业全球视野以来,资本市场出现了许多极端情况。"极端情况下,不做极端操作,对业绩至关重要。"董承非如斯总结。

从实际操作的效果来看,极端市场环境下的"中庸"策略非常有效。从2007年至2011年,董承非从未进入任何一年年度排名前三,却每年都能进入前二分之一。而从五年期收益来看,兴全视野在股票型基金中高居榜首。

董承非认为,不同的操作策略适合不同的市场特征。如果牛市来了,想获得最高收益,当然要选择弹性大的行业,比如有色、煤炭、水泥等周期性行业;如果想获得稳健收益,那么医药、消费等行业也是合适的选择,这些行业至少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

在熊市里面,最好的选择是多看少动,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多看"就是多观察、多研究,"少动"就是减少操作。熊市的一大特点就是个股的趋势性机会不强,如果做趋势的话,两面挨耳光的可能性会比较高。频繁追涨杀跌,累计起来的损失可能会很大。

董承非坚持在熊市阶段选股的四个标准:一是从行业属性上选择与宏观经济关联度低的行业;二是财务杠杆稳健的企业;三是选择管理层透明度更高的企业;四是估值不能太高。

董承非的"中庸"策略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兴全视野在2009年的表现将"中庸"策略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年上半年最牛的是周期性行业,很多基金重配周期性行业,抛弃了消费、医药行业。董承非在配置周期性行业的同时,坚持生物医药等行业在兴全视野中的比重,没有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在8月份之前兴全视野表现一般,8月份之后,市场连续暴跌,周期性行业如化工、钢铁等超跌,兴全视野排名飙升。

在董承非看来,做投资一定要计算"风险收益比",如果某个投资项目,下跌的风险很大,而上涨的空间不能匹配,则一定要谨慎。在前景不太明朗的前提下,如何平衡"坚持"与"灵活"的关系同样重要。在他看来,投资不应该有太多的清规戒律,需要有点灵活性。

尤其在市场和经济结构转型期,有很多变化的地方,一个老思路走到底是有风险的。但同时,也不能太灵活而失去了主线,反复变化组合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把握市场风格切换也是件难度太大的事情,要采取相对均衡的策略。

坚守核心品种

兴业全球基金金融工程部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公司旗下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核心持仓品种的贡献。以兴全视野为例,长期持有的招行、双汇、张裕都实现了几个亿的浮盈,而短期品种对净值贡献不明显。

从兴全视野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看出,其中白马股居多,换手率也较低。对于重仓品种,董承非坚持严格的筛选标准,同时要求自己必须对相关公司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对于黑马股,他偶尔也会挖掘,但配置不会很重。

在董承非看来,配置热点品种的意义不大,决定基金业绩的是一个组合的前15只股票,一只基金的前10大重仓股的布局非常重要。每个阶段市场上总会出现一些牛股,但他会从正反两面权衡风险与收益,风险太大的事情他不会参与。

董承非认为,选择核心品种的最重要条件就是看好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看好它,认为其估值合理,那么就坚定持有它。判断公司的发展前景,要看行业、市场空间、管理层等等,也看PE、PB、总市值等指标,决策的过程比较复杂,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综合考量。

对于重仓品种,董承非坚持的首要条件是市值要达到一定水平,流动性良好。买入流动性差的小股票,一旦看错将抽身无门。而持有流动性好的股票,即使发生偏差也可以及时止损。

其次,核心品种一定要有1年以上的上市时间。"我觉得,把一个公司看懂是不容易的,你要了解老板的为人,了解公司的业务,了解上下游,这都需要时间来沉淀。尤其是,很多新上市的公司都是细分龙头,行业和日常生活八竿子打不到,对于这些公司的了解,没有时间积累是不行的。"董承非认为,有了上市时间的保证才有机会充分观察管理层,并把握管理层的习性。

董承非很少相信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他宁愿相信好孩子未来会继续很好,也不愿相信一个坏孩子会突然变得很好。

对于深入研究过并被证明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董承非会选择坚守,哪怕暂时站在市场对面。比如曾经因瘦肉精事件引发轩然大波的双汇发展),2011年3月一度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曾经担任过食品饮料研究员的董承非对这家公司相当熟悉,经过充分调研后认为股价仍会恢复,因此坚持继续重仓持有。最终市场表现证实了他的判断。

董承非认为,投资如同种地,播下种子,慢慢等候收成季节的到来。对核心品种的持股时间会相对长期。但在其组合里也不排除一些套利的、做波段的非核心品种,以争取更多超额收益。

"双汇门"考验

双汇发展事件曾将兴业全球以及董承非推向风口浪尖。

董承非是食品饮料研究员出身,2004年即开始跟踪双汇。此后,兴全趋势在2005年、2006年就买入双汇,兴全视野在2008年买入双汇。

2011年3月,双汇瘦肉精事件爆发后,双汇发展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股价一路从86.11元俯冲至55.10元,给诸多重仓的基金产品带来巨大净值冲击,兴全趋势投资和兴全视野基金成为关注焦点。

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兴业全球去了双汇公司实地调研多次,综合做出了判断:股价跌到60元以下,公司风险已经完全释放;未来,公司的不利因素会慢慢淡化,股价肯定能回去,只是时间问题。

基于调研的结果,董承非对于所持有的双汇发展没有减仓,公司旗下别的基金还加买了一些。兴全视野在90多元减了一部分双汇,累计获利好几个亿。从结果上看,反而是比较成功的投资案例。不过,在关于社会责任投资的争议上,董承非受到非议。

据2012年基金中报,现在持有的双汇发展依然是兴全视野的第三大重仓股,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市值的6.95%。目前的所有持仓仍是盈利的。

在董承非看来,消费领域发生的一些事件,落到个股上会有些阵痛,整体来看双汇发展依然是成功的投资。

"教练"张晓东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首席基金经理张晓东三十岁才在美国旧金山进入基金业从实习生开始。从业后,他曾经历三次失业,两次无疾而终的创业。而今,他给自己定位为投资研究部的"教练"。

张晓东管理的国富弹性获得晨星三年和五年期股票基金的五星评级,另一只国富价值,获得晨星三年期的五星评级。这样三五星的长期投资业绩在国内公募基金业是第一人。

"我看来适合做投资。投资比较自由,常有新鲜感。投资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虽然会令人困惑,却也因此奥妙无穷。"张晓东从不掩饰对职业的喜爱。

坎坷职业路

相比业内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张晓东的从业之路颇为坎坷。

从上海交大数学系毕业后,张晓东在福建、浙江二省做销售卖电视机。当他坐卡车押货,长途跋涉,穿行于浙江和福建山区的时候,从未想过未来会成为一个基金经理。

张晓东还在无锡某家纺织企业里实习过六个月,每天看着棉花变成纱线。尽管时间不长,却是全身心地融入企业。上班之余,张晓东非常活跃,参加了车间篮球队,在全厂汇演时担任过男生领唱,在厂报上发表文章,甚至追求过厂里的一个漂亮女孩。

此外,他还曾做过职业学校的会计辅导老师、MBA学生的统计和和统筹学辅导老师,也曾涉足对冲基金和风险投资。

张晓东的独立性格,让他的职业生涯充满波折。

"在别人眼中,我显得有点随心所欲。"在大学时代,张晓东经常旷课,老师布置作业,他有时不喜欢的题目不做,还会自作主张加上几道自己想做的题目。

张晓东年少时的梦想是从政,因此硕士阶段在美国选择了国际政治经济专业,却因此阴差阳错的走上投资之路。硕士毕业前,他在一家旧金山的基金管理公司实习,要求张晓东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他才开始加强投资方面的知识储备。

"我进入投资行业做实习生的时候已经30岁了,入行比多数人晚。"然而,在他看来,过去的折腾经历并非无益,反而成就了独特的竞争力。

张晓东自我实现的需要比一般人强烈,在之前的职业经历里虽然也尽心投入,却一直未能找到归属感。在他看来,真正的归属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喜欢、有能力做好、来钱。

"艺术家喜欢沉浸在自己的艺术王国里,但如果老在地铁口拉提琴,那也不行。投资,会有思考的乐趣,决策自由度大,又能够挣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我感到幸运和幸福。"做上基金经理后,张晓东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未来是不可知的,但可以根据历史的经验,猜测未来的走向。同时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不能押注在某一个领域,需要多元化来分散风险。基金经理这份工作,不仅满足了张晓东的好奇心和独立性,还赋予其充分的自由度,与他的性格极为吻合。

价值投资改良派

2004 年10 月张晓东加入国海富兰克林,2006年4月,他开始担任国富弹性基金经理。与其他海归基金经理的水土不服不同,张晓东的投资业绩很快进入状态,国富弹性接连获得2007年大牛市和2008年大熊市的金牛奖,另一位同时获得该两年金牛奖的基金经理是华夏基金的王亚伟。

在张晓东看来,成就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须具备两大品质:好奇心和独立性,具体反映在逆向思维。

无论是大盘走势还是个股估值,实际情况总与市场预期大相径庭。股价反映了所有市场参与者对某个公司的业绩的预期,要获取正收益,需要持有实际业绩表现优于市场预期的股票。只有发现其他人没看到的东西,才有可能战胜市场。

张晓东天生好奇,"对重复的事情兴趣不大"。不走寻常路已经深入他的血液,即使去遛个马路,也想换一条路线回来。中学时全校三好学生的他,住学校旁边,经常翻墙进出学校,好在没人知道。张晓东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但对决定要做的事情却非常执著,愿意花十年时间去实现。无论是投资或者人生的选择上,他都不容易受到干扰。他认为坚持逆向思维是其长期投资业绩优异最重要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外方股东富兰克林邓普顿和国内基金业都没有"首席基金经理"这个职位,张晓东愣是给自己设计了这个头衔,被公司采纳了。

张晓东虽然是价值投资的信徒,却是某种意义上的"价值投资改良派"。不仅注重自下而上的选股,也重视自上而下的仓位和行业配置。但在看好的行业,如果缺少同时满足看得懂又估值合理条件的公司,他就一股不买。与其他价值投资者一样,张晓东偏好左侧交易。

张晓东认为,新兴市场的投资,成长性很重要。某个公司在一个成长阶段只要维持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估值又合理,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耐心持有,不受股价波动的困扰。

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张晓东注重可持续的增长,这就要求标的公司合理而明确的战略定位及专注。

不熟不做是张晓东最坚持的原则。对于重仓的股票,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对上市公司的了解和把握不亚于公司研究员与券商分析师。

世事如棋局局新,市场的风向也时刻在变化,投资的长跑健将不能有明显的大行业短板。张晓东长期关注的上市公司有150家左右,并不断有新公司调整进来。他通常的投资组合集中在六大行业,目前仍在不断学习一些新的行业,目前他很关注医药、环保和农林牧渔。

好买基金研究副总监曾令华认为,张晓东的成长股投资已有相当功力,对一些波段的把握也比较成功,未来的投资业绩值得期待。

有趣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张晓东,在业余时间尽可能不讨论股票。他喜欢看书、锻炼身体和看各种文艺演出。

双向忠诚

张晓东作为首席基金经理,在公司里是副总经理级别,承担了投资研究部"教练"的职能。

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张晓东对投资研究部有着特殊的感情,"所有让这个小孩能够健康成长的事情我都会做",他回避繁琐重复的行政工作,却对其所扮演的"教练"角色乐此不疲。

在国海富兰克林投资研究部,团队成员如果对头衔和薪酬不够满意,或对职业规划有疑惑,都可以来找张晓东。

张晓东的教练角色名符其实:他的两任助理朱国庆与赵晓东都已拥有持续的优秀业绩,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他看来,自己的投资方法可以被传承和复制,前提是有丰富的阅历和稳健的性格。朱国庆与赵晓东身上也都有着某些张晓东的影子:他们都坚持独立研究,注重基本面,不熟不做,不热衷于概念、主题的炒作。

在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拥有充分的投资决策权,在仓位、行业和个股选择上在任何时候都不受总经理、投决会和部门主管的干涉,只受到风控规则的制约。基金经理有授权的同时,必须有担当,对个股的投资失误负担主要责任。

在要求员工对公司和部门忠诚的时候,公司和部门首先要对员工忠诚。国海富兰克林除了混合基金,不设双基金经理,给基金经理安全感;不做末尾淘汰,给研究员安全感。但对明显不合适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也会适时作出调整。

优秀的团队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张晓东也需要其他基金经理的分享与研究员的支持。"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张晓东如斯解释他这些努力的动机。他希望利用其在团队内独特的影响力,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帮助其他人的同时,也能有助于自己业绩的提升。

邵健:满仓走牛熊

尽管从没有获得过某年度业绩的前几名,但依靠卓越的选股能力,对一些优质股票的阶段性投资,邵健掌管的嘉实混合增长长期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越大盘的同期涨幅。

邵健将这种长期的盈利能力总结为"穿越周期的增长",在他看来,中国的很多企业的业绩增长都是具有周期性的,他希望可以找到一些长期健康的领域中的优异个股。

业内不少人士评价,邵健是一个"沉得住"的人。从他逐步摸索出一套投资方法之后,就一直坚持这个方法。

作为一个以善于寻找成长股著称的基金经理,邵健的这种投资风格影响了整个嘉实基金,尤其是他带领的小组。在过往的投资中,他一旦认定是好股票之后,就不再看重一些短期的利率、宏观经济等风险。

这首先表现在仓位选择上,邵健直言,从四五千点以来,他一直保持满仓操作。过往数据表明,嘉实增长混合基金仓位大部分时候稳定在70%左右,该基金契约规定的最高仓位线为75%。

这种满仓操作在一定时期内也会使他遭受一些压力。譬如,2010年上半年,善于主题投资的同门基金经理邹唯依靠低仓位躲过市场大跌,成为上半年的业绩冠军。依旧保持较高仓位的邵健在业绩上明显与其拉开差距。

除了仓位,邵健一直坚持的还有自己的行业偏好。从他以往投资的股票来看,邵健明显偏爱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机械设备,以及金融板块股票。不管是在什么市场特征下,他重仓的前几大行业名单一直较为稳定。对于一度在市场上很热的如水泥、环保、电子等其他板块,邵健只是偶有涉及,极少大肆持有。

邵健介绍,自己的投资标准涵盖五个维度:一是考虑系统性风险大小;二是个股是否带来超额收益;三是行业集中度如何;四是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兼容性,能适应多种市场情境;五是组合管理难度不大。这样选出来的股票,适应性很强。

如果一定要给邵健的投资方法归类,他应该被归为价值投资派:不择时,找到足够优势的公司并长期持有。

但与大众意义上的价值投资不同,尽管很多个股在邵健长期投资生涯中屡屡出现,但他并非从不换手。在这些个股股价偏高时,卖出得也同样坚决。从过往的重仓股名单来看,邵健投资的股票往往在一两年,甚至半年的时间内被换掉,个股的换仓较为及时。

以贵州茅台 (60051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为例,邵健最早在2004年年底就曾经买入,持有到2005年之后卖出,到了2008年,他再次买入,但2009年重仓的个股中已经没有贵州茅台 (60051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到了2010年底,贵州茅台重新出现,并一直持续到2012年中期。

邵健也并非完全忽视市场的波动。作为嘉实策略组的负责人,他本身对市场的格局就有着深刻的看法。在近期,邵健就指出,需要进行仓位方面的操作,也会考虑结构方面的持续优化。

杨云:"玩转"可转债

兴业全球可转债基金经理杨云本人非常低调,目前尽管年近40,但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有活力,言谈真诚坦率。

2007年,杨云以113.44%的收益,摘冠保守配置型基金。那一年,他刚从兴业全球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手中接过公司这个旗舰产品,以"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大获全胜。

在2008年的大熊市考验中,杨云以将跌幅控制在20%以内,跑赢大盘50%以上的跌幅。今年截至9月21日,上证综指跌幅超过10%,兴全可转债跌幅在5%,依旧跑赢大盘。

兴全可转债长期以来一直是晨星在国内唯一获得五星评级的保守配置型基金,尽管后来又出现了多只可转债基金,作为第一只可转债基金的管理人,杨云俨然已是可转债投资领域功力深厚的老将。

杨云对《陆家嘴》记者表示,可转债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攻可守",他的信条是,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杨云对可转债的研究深入持久。他2002年开始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做可转债研究, 直到2006年加入兴业基金担任基金助理,从专业角度看比较过硬。

杨云尽管谨慎为上,但每次市场出现的机会的时候,他总是非常敏锐。

2008年的时候,他就对记者表示,随着市场下跌,部分可转债已经具有了很好的投资机会。他说,因为在熊市里面,投资者不看好转股,可转债更容易被抛弃,容易被市场低估,但从发行公司角度来看,大部分公司最终都希望能成功转股,获得股权融资,可转债的转股机会仍然很大。可转债受到股市下跌的影响,跌幅也很大。在他看来,当前部分转债已经非常便宜,尽管仍有一些转债价格偏贵,但已经是难得的入手时机。当时他看好与买入的南山、新钢等几个比较看好的品种,在之后都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时收益。

杨云抄底的逻辑是这样的--随着股市持续低迷,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可转债及固定收益债券市场会出现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随着市场下跌,转债的股性基本都已褪去,而纯债收益率水平大幅提高,债性支持较高,大部分转债都有修正甚至回售的条款的保护,充分保证了稳定的收益。

在2011年8月,杨云趁着可转债价格的深度调整再次迅猛抄底,他当时就抛出"出现了3年以来难得的建仓时机"的言论,尽管在短期基金净值出现了调整,但长期来看,他又走对了一步,保证了兴全可转债长期的优异表现。

在杨云看来,他敢于抄底不是冒风险,而是基于长期投资的理性选择。

杨云的优势在于他并不是机械地看安全边际,他会非常注重公司基本面,比如这家公司未来是否有发展潜力,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公司在这轮周期中的生存能力如何。

他非常懂得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保护自己,比如当他判断经济会进一步衰退时,他会综合评估公司负债、现金流和债券的担保状况等,考虑很多方面因素,来保证投资品种的安全。

他提醒投资者,近期要提防可转债风险。

美女基金经理何滨

如果你有机会与何滨交流,听她用柔软轻细的声音把她所领悟的投资心得娓娓道来,你一定会被她的自然和真诚打动。

这位人气颇高的美女基金经理,在管理大摩资源的近五年时间里,长期业绩排进了同类基金前5%。而大摩资源 优选还是一只对投资范围有严格限制的基金,在投资标的只占全市场40%的情况下,何滨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就更加难得。

由于投资界人士以男性居多,业绩出色的女性基金经理就特别引人关注,不过何滨再三对《陆家嘴》记者表示,并没感觉到性别不同带来的影响,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既有保守谨慎的,也有冲动冒失的,这是性格使然。

想清楚了才出手

何滨正式接手管理大摩资源优选是在2008年4月末,彼时市场正处于下调之后的小反弹,不少同行认为市场调整已经到位,应该马上加仓,何滨作为新任基金经理,初期也听闻了不少类似的指导和建议。不过,在经过自己的反复分析思考后,她认为系统性风险并没有结束,减仓才是最优策略,到5月底就将仓位迅速从接手时的74%直线降至48%,在同类基金中仓位已接近最低。

而观察大摩资源优选过去几年里的仓位变化,不难发现,季度仓位经常有十几个点的差异,这在同类基金里是比较少见的。但何滨表示这样的操作是为了弥补大摩资源优选投资范围受限的不足。

根据大摩资源优选的基金合同,其重点投资于各类资源行业中的优势企业,而符合条件的特征库占全市场的比重只有40%左右。"当市场热点不在我这个基金特征库里的时候,我如果还保持跟其他人一样的仓位,就会亏得比较多,只能靠减仓来弥补投资范围受限的不足,所以有时候是不得已地要脱离平均仓位水平。"何滨表示。

正因如此,何滨出手之快也成为她投资风格的一大标签。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秦红曾在公开场合评价何滨"卖股票特别狠"。

当然,何滨每一次做出调仓的决定都经过了大量的思考。每个人都知道市场往往是不理性的,但是为了获利,个人要不要保持理性,就见仁见智了。过去几年里,A股市场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突然上涨,有些人即使明知道这种上涨只是昙花一现,但仍然会抱着"炒一把就走"的念头不顾一切地冲进去,也有不少人成功地捕捉到这种短期机会,在市场下调前及时抽身。这种依靠频繁交易、灵活调仓而获取高额收益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何滨却不这么做,她自己坦言:"因为我的反应太慢了。每次大盘出现特别快速大涨的当天,我都不会有什么动作,因为我不知道它为什么涨。等我想明白为什么的时候,才会决定是否需要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对何滨而言,做任何投资操作前都必须三思,脑子没有决定的时候手肯定不会动,一旦想清楚以后,出手就很快。

有此前在券商做投资的基础,加上自己的摸索,何滨很快就在管理基金上驾轻就熟,已经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投资体系,使自己管理的基金能够在震荡愈加频繁的A股市场上长期稳定地获得不错的收益。

在投资范围受限的情况下要做好业绩,何滨的经验总结是,首先一定要抓住投资范围内的机会,其次是不能犯太大的错误,因为没有太多的板块可供周转腾挪,一旦错过机会或犯了错误,一年之内再扳回局面就比较难。

放弃追逐短期波动

何滨虽然靠自己的一套体系为投资者赚了不少钱,但由于大摩资源优选的投资范围有限,在目前的市场上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特征库里的股票大都集中在周期性行业里,这些行业现在明显被市场淡化,而表现很好的新兴行业又不在我的特征库范围内。所以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投资明显地受到制约,可腾挪的空间比较小,最近三年都是这样。"何滨表示。

为了能适应现在波动频繁的市场,何滨今年也曾经尝试在投资风格方面做出改变,但这种尝试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

如前所述,何滨一贯的风格是在想明白以后才去做,尽管能够对短期市场的波动进行准确的判断,但若何滨判断事件影响不是长期的,则不会进行任何操作。今年年初在市场因为预期政策放松而出现阶段上涨时,何滨由于不认同市场上的思潮而没有跟风,但也因此而导致业绩落后。

"业绩一落后,我自己就有点着急,就想自己以前的风格是不是要有所改变了。因为对错是由市场说了算,你自己觉得判断对了,但没赚到钱,那就是你错了。所以我就在自我反思,是不是能够依靠市场的思潮去赚钱,哪怕你不认同这个市场上的普遍观点,但是在市场都去炒的时候你也去跟随一下,然后在别人还没发觉错误的时候就提前出来,像索罗斯一样利用投资者的错误去赚钱,所以就把自己原来那套做了一个调整,哪怕不认同市场,但为了赚钱也参与进去,做得更灵活一些。"不过,何滨的这番尝试被证明是不适合她的。二季度何滨加强跟随市场的操作,试图参与周期品的波段,然而事与愿违,大摩资源优选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都越来越靠后,到了七八月份,何滨果断停止追逐短期波动的尝试。

"我想在这种波动频繁的市场上适应它的灵活性,看起来是不行的,这种转变不适合我。并不是说这种操作行不通,有的投资人员市场感觉非常好,执行力也很强,可以赚到这种钱,投资跟性格相契合,我的性格就比较慢。"何滨笑谈,"我特别羡慕有些投资人员在市场上行云流水、操控自如的状态,但经过这次尝试我知道,我肯定成不了那样的人才,我已经找准了自己投资的边界。"

尽管遭受了一些挫折,但心态以及投资风格回复到以往的何滨有着新的感悟,对投资的认识获得升华:"投资需要做的是在能力范围内把长处发挥到最好,避免短板,而不需要去试图弥补短板。以后我一定是知行合一,只赚适合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的钱,不会再出现投资判断和具体操作相背离的情况。"

不存在跨年度行情

在何滨看来,金融海啸之后,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使得经济的运行周期被人为地压短,这导致A股市场的牛熊周期也明显缩短,市场快速地进行着窄幅震荡。对基金经理而言,这意味着固有的投资规律已经发生变化,经济周期对投资的指导作用大大降低。

"按照惯常经济周期的理论判断去买股票,意味着经济见底之后就可以做至少六个月的中期向好的趋势投资策略,现在就不太可能了。现在的投资更多是对经济转型、政策导向、市场个股热点的挖掘,而不是说整体的周期品或是消费品的板块轮动。"何滨坦言,这样的市场对投资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对于四季度的市场,何滨觉得波动会加大,10月份一些不确定因素消除后,市场可能会相对活跃,应该有盈利空间。但何滨认为这种活跃或许很短暂,到年底市场可能又会消沉下去,在如今的这种经济形势和资金状况下,应该不存在跨年度行情。

"在我的特征库里,中药、生物制药、旅游等,都是市场相对热点,后续这些板块还会有获利机会。而大部分周期股会差一些,最近表现比较好的煤炭、钢铁,反弹难以持续。"何滨表示。

邓晓峰:站在时间有利一面

截至9月8日,博时主题今年以来取得1.45%的正回报。

这样的业绩看起来似乎并不出色。然而,如果把时间拉长,从邓晓峰2007年3月份正式接手管理博时主题 行业基金算起,目前他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率已经超过44%,在可比的同类型基金中排进了前十名。

邓晓峰已有超过10年证券投资从业经历,业内人士对他的评价是"典型的价值投资者"。他在2007年下半年市场陷入癫狂之时率先果断减仓,在2009年中小盘股票先行回涨时却冷静观察,在对大盘蓝筹股坚守两年后,2011年夺得当年标准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冠军。邓晓峰就是这样一个不随大流、敢于坚持自己的基金经理。

冷静面对两波牛市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邓晓峰借用《双城记》里的这句经典语句来形容当下的资本市场。"最坏"处正如我们目睹的那样,世界经济动荡不安,资本市场表现低迷,投资人蒙受巨大的损失,基金经理则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最好"之处却并非人人所能看见,邓晓峰以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视角,认为现在"有这么多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以如此低的估值水平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可以从容布局,细细耕耘,等待收获"。

在缺乏信心、充满质疑的A股市场上,邓晓峰却能看到机会和希望,并敢于以92%的仓位守候曙光,这样的气魄和胆量是他在超过10年的证券从业生涯里锤炼出来的。

早在2001年,邓晓峰取得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就正式进入证券行业,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融资部、资产管理部工作。熊市入行,经历过完整的市场周期,体会过泡沫破灭的惨痛教训,因此,邓晓峰对市场风险格外重视。

最近几年的资本市场风起云涌,2007年A股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几近癫狂,沪指一口气冲上6000点高峰,投资者却对可能的风险视而不见,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能保持理性的人不多,但邓晓峰却在2007年率先看到风险提前减仓应对。

"当时从很多常识性的角度看,都觉得市场处于很不理性的情况,风险很高,基本上已经找不到风险收益比较合适的标的,所以下半年开始就采取比较保守的策略,降低了仓位。"邓晓峰表示。

此外,在2009年里,A股市场因中国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信贷投放而引发了一波牛市,邓晓峰也没有贸然加仓,对于股市纯粹依靠流动性推动的快速上涨,他做了一番冷静的思考和等待。尤其是2009年的股市上涨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色,就是中小盘股票表现突出,对那些股价和基本面不是很契合的股票,邓晓峰抱谨慎态度。

不带偏见地投资

如果说在熊市里的投资经历让邓晓峰重视风险的投资特色初现,那么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则让邓晓峰的投资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稳健的投资风格也逐渐形成。2005年4月,邓晓峰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不久之后,就开始管理社保组合。邓晓峰坦言,管理社保基金的经历,让他能以更广的视角看待所有的行业,对他投资风格的形成也是莫大的帮助。

提起社保基金的投资,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保守",但邓晓峰却不这么看。"准确地说,社保基金是以谨慎的操作获得长期的回报。最大的特点是,社保基金先给定一个业绩基准,在这个基础上去做投资,对所有行业都有一个比例限制。"邓晓峰表示,"这个框架体系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迫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各个行业的不同公司,不要带偏见。这对我也很有帮助,让我以一个平常心和更广的视角来看所有的行业,客观分析所有行业的回报率,所以我从来没有特别偏好一两个行业。"

不带偏见地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实上,每个做投资的人,因为过往从业经历的不同,往往会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一类公司非常偏好,尤其是一些行业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后仍然会对自己曾经研究过的行业加以特别关注。

对邓晓峰而言,选择股票的唯一标准,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市场估值相符合,只要是当前被市场低估的股票,未来就很可能带来超越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在他管理基金的五年时间里,他一直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筛选股票的。

重仓大盘蓝筹股

邓晓峰被冠以"价值投资者"的称号,并非虚名。博时基金的基金经理被按照投资风格分成了小组,邓晓峰被归于价值组,自他执掌博时主题行业以来,不追热点、不频繁换手、用同一个标准筛选股票、用同一个策略贯彻始终。这看起来最稀松平常的投资方法,却被邓晓峰以实践证明恰恰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过去几年里,博时主题行业的换手率都非常低,但低换手并非邓晓峰刻意为之,他认为,"价值投资不是简单等于长期投资,其核心是对公司本身的价值判断。"

而2010年的A股市场对邓晓峰的投资定力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2010年初时,邓晓峰就确定了全年构建组合的基本思路:以低估值、较高增长、高资产回报的蓝筹公司为主,全面回避高估值的中小盘公司,然而,股市反应却完全偏离了经济走势、行业增长率与企业盈利表现,大小市值公司的估值分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被赋予非常高的估值,大盘蓝筹股却乏人问津,这导致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资金错配。

在2010年年报里,邓晓峰对于较差的业绩回报对持有人表达了歉意,但却仍然坚定表示:"即使再回到2010年初,我们组合的结构也不会有多大改变,我们仍然不会参与这场俄罗斯轮盘赌。"

常识与理性是投资的基础。"我们从2005年开始管理组合到现在,最后的结果告诉我们,投资优秀的企业都会获得好回报。"邓晓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好企业好股票会越来越有吸引力,投资回报率越来越高。而对好股票的坚守,让邓晓峰在2011年里夺得标准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冠军。

纵观博时主题行业的重仓股,大秦铁路 、工商银行、上汽集团 、万科、招商银行 ……这些耳熟能详的大盘蓝筹股,在邓晓峰的投资组合里已经躺了很长时间。在他看来,组合里大盘股的比重较高,持有的时间较长,这正是其选股标准所决定的投资结果。

在当下的低迷市道中,博时主题行业以92%的高仓位领先于同类基金,外界看来这样的仓位似乎有些尴尬,但邓晓峰却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所持有的股票都是按照他的选股标准严格筛选出来的。"现在有很多公司,产业回报率很高,但估值水平很低,从评判企业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些标的都是可以投资,很有吸引力的。现在投资这些公司,未来一定能获得好回报,至于资本市场什么时候能表现出来,可能需要一个契机或外部因素。"

布局火电和保险

站在时间对你有利的一面,这是邓晓峰对投资之道的精辟总结,他更希望能通过研究超前发现市场机会,提前布局。现在,邓晓峰又瞄上了火电和保险,对这两个板块的增持也是他在今年上半年里所做的主要决策。

邓晓峰用"难得的投资机会"来形容火电行业。他认为,在经历多年亏损后,电力行业的春天正在到来。电力公司过去几年不断提高经营杠杆,资产负债率的扩张达到极限,即使行业的总资产回报率只达到正常水平,股东权益的回报都将达到超高水平,而随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高峰的过去,煤炭价格的拐点开始浮现,电力行业会迎来最好的时候。

而对于保险行业,邓晓峰认为,在经过2011年股债双杀之后,保险业正处于投资回报率和新增保单增速双重周期性的低点,但后面三四年内将迎来投资回报率上升和新增保单上升的双重上升周期,再加上制度性的变革,现在投资保险业是一个很好的时刻。

平衡制胜王晓明

兴业全球基金素来低调,其投资能力在业内却有口皆碑。这跟公司灵魂人物杨东的努力分不开,副总兼投资总监王晓明亦功不可没。生于1974年的王晓明,已经成为兴业全球基金的中流砥柱,他管理的兴业趋势规模超过百亿,仍保持了良好的中长期业绩。

王晓明在投资上不拘一格,擅长综合运用不同方法来捕捉机会。在他看来,投资的本质是控制好风险和收益的配比。在方法上可以保持灵活性,尤其在大资金管理上,需要长短结合,运用各种方法作为补充。

王晓明认为,时间是投资的朋友也是敌人,业绩的分歧最终取决于基金经理以多长的时间维度看待市场。如果能以更为长远的眼光对待投资,不计较短期内一城一池的得失,那么将可以更为从容地排兵布阵,并取得长期的胜利。

兴业系基金中长期业绩普遍较为优秀,但近年其重仓股频频触雷也却引发了其对风险控制的反思。王晓明强调,风险控制是长期投资制胜的关键,也是一切投资管理的核心。一个出色的投资者应当在衡量风险和挖掘机会上分配同样多的时间。

他认为攻守平衡方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基金经理可以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和进攻方式,但前提是,他必须拥有一套风险控制的理念、框架和方法。否则,长期来看是必定要吃亏的。事实上,大多数投资失误都与对风险认知不足和对风险管理失当有关。"

这一思路反映到具体投资操作上则是对成长性的把握。在A股市场投资,王晓明认为应该将挖掘成长性放在首位。其逻辑是: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企业成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提供了高成长性股票存活的土壤;另一方面,A股市场价格包含了对公司未来成长性的预期,因此绝大多数时间估值都比较高,需要投资者转换视角,着眼于为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寻找"安全垫"。

对于成长股的筛选,王晓明个人比较偏爱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司,他认为,"看成长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成长的质量,二是成长的持续性。只有这两个特质同时具备,才是真正具有成长性的公司。与其相信一家业绩突然爆发性增长的公司,不如信任一家业绩始终持续增长的公司。"

考虑到在中国经济转型之路走通之前,股票市场难有大的作为。兴全趋势在近两年的操作上坚持以稳定增长的大消费板块以及具有估值安全垫的银行等行业作为基本配置,较少参与由政策博弈所带来的短期机会。在舍弃风险较大的博弈机会之后,王晓明综合运用了定增、大宗交易、现金选择权等其他多种方法来作为补充性进攻手段。

在2011年单边下跌的市场中,王晓明大量买入提供现金选择权的股票。当某一上市公司的重组计划通过为大概率事件时,如果该公司的股价低于现金选择权价格时,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公司股票套利;如果该公司的股票价格略高于现金选择权的价格,投资于该公司的股票相当于免费获得一个安全垫。当现金选择权保障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的时候,兴全系基金已经系统性地把握住了此类机会。

追求平衡的王晓明也从不排斥技术分析,"在中国,趋势是驱动股价上涨的一个很主要的动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资金的博弈是影响股价很重要的动力。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在建立一个长期的价值框架同时,还需要结合整个市场给你的信号帮你做判断做决策。"

王晓明觉得在亚洲市场从事投资,精髓上是相同的。他十分认同香港惠理基金主席谢清海对投资的认识--"做我们工作的正确方法是,如果你进行一项交易,而你是一个买家,如果你认为卖方知道的比你还多,你就不应该购买。如果你是卖方,当你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买方愿意从你那里买时,你就不应该卖掉。"

谢清海称自己为"优势投资者"。即在一个低效率的市场上,一只股票有买方和卖方,在任何交易中,"优势投资者"必须总是有信心自己相对于竞争对手具备某种优势。

尚志民的"三心论"

作为国内从业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华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尚志民见证了中国基金行业的整个成长过程。2012年年初,他在弱市背景下撰文疾呼:价值投资能长期战胜市场。

他认为,价值投资长期能战胜市场,只是在投资中一定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现在的市场,信息和诱惑太多。在投资中,要确信自己买的是股票的价值,而不是乐观情绪下的前景预期。

虽然尚志民推崇以基本面出发的研究及对优质公司的发掘,但他对价值投资的坚持并不教条。他认为价值投资者也应善用市场的趋势,寻找到更理想的买点和卖点。从尚志民这些年的操作来看,他很好地利用了市场每次大的趋势。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激发了2006~2007年单边向上的行情。成立于2006年9月6日的华安宏利,在这波牛市中牛气冲天,净值翻倍只花了209天时间,翻两倍也仅用了327天,并且该基金在此期间未暂停申购。

对于华安宏利彼时的惊人表现,尚志民表示,华安宏利的优势在于"一个合适的人在以一种适合他的风格管理合适的产品"。

在他看来,华安宏利做产品设计时就考虑了其投资风格与特点。在投资上,尚志民自认为比较善于记住但又容易忘记:首先,对行业及公司的周期性变化相对比较敏感,能凭记忆的直觉作出判断;其次,对有些曾经作出过错误判断的公司又容易忘记。这种性格让他在投资周期类、价值类公司时,心理障碍相对较小,愿意去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

当然,这个"合适的人"还需要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协调与平衡。而在2006~2007年,他认为自己绝大多数时候作出了比较接近市场的决策。当时买的时候很多股票都相当便宜,可惜时光不再扭头。

尚志民信奉"要把鸡蛋放在那些更结实的篮子里"。 华安宏利主要投资大中市值价值股,尤其对具有资产整合预期的公司进行积极配置,同时也从行业竞争格局和企业盈利的模式出发,充分关注成长性公司。

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尚志民推崇"三心论":买入股票需要信心,持有股票需要耐心,卖出股票需要决心。信心来自于对基本面的研究;同时,一个价值投资者往往要做到有耐心地持股,买了一只股票,不能寄希望很快获得收益,因为市场做出反应需要时间;最后,卖股票也需要较大的勇气,主要是克服贪婪心理。

尚志民管理的另外一只基金基金安顺,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亦相当出色。2003年尚志民接手基金安顺,彼时正处于2001年至2005年的大熊市。

2004年初,基金安顺仓位从75%逐渐减少到年底的61%。2005年初,基金安顺仓位加至75%。在此后两年的牛市中,其仓位一直保持在70%以上。2007年一季度其仓位曾经因分红被动降低到58%,但不久后又快速猛升到70%以上,并在2007年底达到75%。此后,基金安顺再度高额分红,使得2008年前两个季度仓位都在50%以下,减少了2008年股市大跌的亏损冲击。2008年底,基金安顺股票仓位又迅速提高到77%,较好地分享了2009年以来股市上涨行情的收益。

尚志民认为,在大家都没有信心、离开市场或者不愿意面对市场的时候,恰恰是布局的好时期。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与其努力把握每一次的市场趋势,不如对宏观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做更好的分析与判断。选择质地优良的成长股,通过长期投资,时间的价值会有更好的体现。

在他看来,虽然目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在一些细分子行业或新兴行业,仍将有一批成长股值得投资。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并未出现大的变局,只不过以前是短距离快速跑,现在要开始匀速长距离跑。

孙庆瑞成功"跨界

债券基金经理出身的股票基金经理在基金业比较罕见,孙庆瑞却成功完成"跨界"。

从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孙庆瑞在联合证券做过债券研究员。此后在长盛基金公司历任债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并作为债券基金经理管理过全国社保组合。

加盟中银基金之初,孙庆瑞主要负责固定收益业务。固定收益重视对宏观投资策略的判断,通过对宏观经济方向的判断来判断债券市场的涨跌。而公募基金的股票基金经理目前多数为行业研究员出身,更重视对行业与上市公司的了解。

然而,2007年8月孙庆瑞接手混合型基金中银中国后,并未表现出水土不服。恰恰相反,中银中国 精选的中长期业绩相当出色,发挥了混合型基金仓位灵活、攻守兼备的优势,五年期业绩稳居混合型基金前三名。

孙庆瑞偏向于"自上而下"的投资方法,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密切观察,在经济向好的时候增加配置,重点布局强周期的行业;而在经济不好时则降低仓位,增加债券和基金的配置,回避下跌风险。短期看未必立竿见影,长期看却能够做到跑赢基准。

守正用奇者张玮

"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是业界对国泰基金投资总监和研究总监张玮投资风格的评价。

作为纯粹的"选股派",对宏观经济与短期市场趋势的判断并非张玮做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他的专长是挖掘业绩长期稳定增长的公司。

张玮坚持成长股投资的逻辑是: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成长期,虽然较之以前有减缓的趋势,但从全球范围来看,速度仍算较快。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资本市场很大的投资机会仍在成长型的企业,同时市场上也确实存在一批务实上进、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公司。

2011年,张玮通过《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寄语投资者。在他看来,短期业绩和中长期业绩很难兼顾。追求有安全边际的成长,可能会减弱短期业绩的冲击力,但会提高中长期良好业绩的安全性和持续性。用"守正"和"用奇"两个字能够较好地代表其所信奉的投资哲学,即信守价值投资的正道,但在投资思路和投资行为上应该与众不同。

据说,张玮曾经非常看好一家热门的消费品公司,但他却坚持花了半年时间将公司调研清楚,又静待了半年在市场冷落的时候再进行重仓出击。当然,在此后很长时间内,该公司的涨幅都很惊人,其"坐功"由此可见一斑。

更多杨文斌在福布斯的其他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