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定向增发中的私募老战士——高破发之下的超额收益

定向增发是中国股票市场出现的“制度套利”,其存在必定是有意义的。而观察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定向增发的收益率也是呈现出与市场起伏相关的态势。

定向增发,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套利”投资模式起源于2006年。由于其发行对象仅限10人以内,因此相对一般的二级市场投资来说,定向增发门槛相对较高,该类投资属于一级市场的范畴。私募和公募从2006年起就频繁现身于定向增发市场,虽然该市场的破发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但是还是有一些私募常年在定向增发市场上攫取丰厚的利润和超额收益。2011年上半年,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与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定向增发市场则出现了比较好的表现,一度发行火爆。但是,进入下半年后,市场风险的明显释放导致了定向增发的股票出现大面积的股价滑坡,一度被捧上天的定向增发成为投资者唾弃的对象。当然,对定向增发的追捧和唾弃体现出了投资者非理性的一面,定向增发作为一个投资的大类来说,其在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依然是不言而喻的。

一、定向增发市场概览

自从2006年开始出现定向增发至2012年4月中旬,上市公司总共实施的一般投资者能够参与(排除只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定向增发项目,如借壳上市、资产重组、资产注入等等)的定向增发项目约466次,总共募集资金达到6360亿元。募集资金规模在2010年达到最高点,为1597亿元左右,而定向增发发行次数在2011年达到最高点,为110次。

在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定向增发项目的发行次数和发行规模出现明显的回落。但是,在2009年和2010年,由于市场在危机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次数呈现一个快速上升的态势。2011年,由于市场整体不景气,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规模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上市公司公告,Wind

注:2012年数据截止至4月中旬

在定向增发刚出现的2006年,公募是定向增发市场的主力军之一,公募参与市场上86%左右的定向增发项目。之后,有公募参与的定向增发项目的比例逐年有所下降。从2008年到2011年,公募参与的定增项目占一般投资者可以参与的项目的比例维持在50%左右。在这段时间内,有私募参与的定向增发项目的比例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在2011年,约有89%的定向增发项目出现了私募的身影。不过,由于2011年市场整体不景气,定向增发项目出现了较高的破发比例,导致2012年私募参与定向增发的热情有所下降。不过,由于2011年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市场风险得到较好地释放,公募基金参与定向增发的占比有所上升,2012年年初至4月中旬,公募参与了2012年发行的约67%的项目。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上市公司公告,Wind

注:2012年数据截止至4月中旬

从2006年到2009年,公募参与定向增发的规模远远超过私募。但是,在2009年底证监会修改相关指引允许合伙企业开立证券账户之后,私募就开始通过有限合伙的模式投资于定向增发市场,2010年和2011年私募在参与定向增发的规模和次数(不同私募参与同一项目定向增发按多次计算)上都是超过了公募。另外,之前采取公司制参与定向增发的私募开始逐渐发行有限合伙基金来参与定向增发。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上市公司公告,Wind

注:2012年数据截止至4月中旬

从参与定向增发的私募来看,从2006年以来,参与次数最多的是江苏瑞华、证大和凯石,分别达到87次、82次和49次,资金规模分别达到79.7亿、60.2亿和122.8亿元。

部分参与定向增发的私募
私募公司 参与次数 参与金额(亿元)
江苏瑞华 87 79.7
证大 82 60.2
凯石 49 122.8
硅谷天堂 27 25.9
博弘数君 22 18.5
六禾 11 17.6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上市公司公告,Wind;数据截至2012年4月20日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