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松,平台增,固定收益信托预期收益率下降

从不同期限的产品来看,短期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长期限产品收益率走高。我们预计短期内,这种趋势还将持续,理由有二:第一,市场资金较宽松,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第二,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扩张,融资平台选择多样化。

事情正在起变化。经历了近两年固定收益信托的突飞猛进,投资者已经习惯于其近乎刚性兑付的安全性,以及远高于银行储蓄的收益率。这也使得信托公司迅速成长为规模最大的非银行类信贷供给方。今年以来,信托公司的信贷规模增幅超过了40%,而正规银行渠道的贷款规模则仅增长了15%。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增加至6.32万亿元,季度净增长达78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4.23%。于此同时,伴随着行业大发展的,则是有关信托产品的安全性、刚性兑付的合理性等讨论,开始浮出水面。

而投资者最能切身感受的,则是产品预期收益率的下降与分化。在2011年,信托产品,尤其是房地产信托的收益率能够轻松超过10%,甚至12-13%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如今,11%的收益率已属极高,大部分的产品收益率集中在8-10%区间。若项目本身安全性较高,7%的收益率也为投资者所接受。

从不同期限的产品来看,短期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长期限产品收益率走高。截止11月底,一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35%,自2012年3月以来持续走低;一年(不含)~两年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96%,自5月份以来呈现出持续下降之势;而两年(不含)~三年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9.48%,则从6月开始呈现出走高之态势。

我们预计短期内,这种趋势还将持续,理由有二:

第一,市场资金较宽松,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一般而言,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走势和CPI、银行利率均同方向变化。在高通胀时期,银行利率走高,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也随之升高;银行利率掉头向下,则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也慢慢降低。从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来看,90天SHIBOR已经从2011年6、7月的最高点6%以上,一路下降到如今的4%以下。这显示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程度较为缓解,尚未出现上升态势。随着市场利息水平的下降,融资方的资金成本也在下降。我们发现,现在有一些信托项目甚至提前结束,重新融资,以便降低资金成本。

数据来源:WIND

第二,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扩张,融资平台选择多样化。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监管部门已加强了监管,例如年底对政信合作项目的关注。

原本流向信托的资金有一定趋势向其他平台流动,比如券商。苦于股市低迷,各家机构竭尽全力把握这一机会,模仿信托的业务模式,将高息贷款打包成投资产品。据统计,券商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在第三季度末达到人民币9300亿元,较年初时的2820亿元(合450亿美元)增长两倍以上。

基金公司子公司也相续开闸,类信托业务成为其争相抢食的蛋糕。目前,嘉实、工银瑞信、平安大华、方正富邦、长安、华夏基金等子公司已相继获批,未来还将有大批的基金子公司成立,很多尚未获批的子公司已经在考虑如何拓展业务,在人才和项目上都已开始储备。

再如公司债券市场同样以极快的速度扩张,成为又一种重要的非银行类融资渠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曾在报告中写到:“支撑债券市场需求的是到目前为止的零违约记录以及极高的资产信用评级。”该报告指出,中国98%的评级债券具有AA甚至更高的信用等级。

平台的多样化,极大限制了信托公司的溢价能力,也将深刻改变中国融资渠道和金融市场的生存法则。

对于投资者而言,看到这些行业大趋势,清醒认识固定收益信托的预期收益变化,将平台质量和项目质量放在选择的第一位,是理性投资的关键。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