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买好的”VS“买的好”——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自2001年华安基金推出第一只开放式公募基金华安创新至今,已走过了十六个年头,而公募行业更是已经历经十八载风雨兼程。做为金融市场的生力军,目前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的公募基金管理人逾12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11万亿元。基金作为一种间接投资金融市场的工具且周期往往偏长,“买好的”还是“买的好”一直是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之所以经常有如此讨论,主要还是因为当前投资者结构及理念的原因。过去我们做过一组数据,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即在大牛市中很多时候基金是赚钱的,但投资者买基金却没赚到钱。                                                              

 

我们根据公募基金中报和年报披露的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期初总规模+基金申购款-基金赎回款得到的是报告期内该基金投资者的总成本,然后我们用基金资产总值-基金总成本得到报告期内基民的投资利润,但之后我们还要剔除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我们能得到基民费后的真实投资收益。相对应的,我们能轻易从交易软件或者基金定期报告内得到该基金报告期内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这代表了我们另一个假设——放着不动——的收益。

从上表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到,即便是这些经历了市场大风大浪的“明星基金”,经历了投资者的“追涨杀跌”所带来的基民真实收益也是大概率远远低于基金本身的单位净值增长率。上图我们已经将这些情况标红,一目了然,真实收益低于基金的单位净值增长率的发生概率达到了65.71%,这是惊人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情况甚至是公募基金净值增长表现优异,但基民却是负收益,这意味着大量投资者高点追进去,市场有所波动后随即赎回,造成浮亏成实亏。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解释:如果要择时正确那么需要三个因素同时满足,即买入时点、选择好基金、卖出时点,如果每个决策的胜率是60%。

那择时正确的概率是:买入时点*选择好基金*卖出时点=60%*60%*60%=21.6%,其实远远不如只是选择好基金概率高。

“买好的”:做基金中的“价值投资”者

挑选好的公募基金并长期持有,和股票投资中的价值投资颇有几多相似之处。以近5年的数据为例,虽然沪深300整体呈现大起大落格局,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给予了很多机会,而部分公募也是体现出了较强的价值长跑的能力。在纳入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成立满5年的公募中,近2年排名前25%的产品的近5年年化收益均在25%以上,考虑到整个权益类市场的境况,公募长跑健将们的收益应该能让投资者感到欣慰。

在近5年业绩排名居前的公募中,我们可以看到像兴全、银华、国泰等耳闻能详的基金管理人。有意思的是这些绩优公募基金虽在投资理念和偏好上各有所长,但有一个共性就是都以基本面选股为主,持股周期较长,且整体仓位较高,基本很少做择时。这也是我们为何会将“买好的”比喻为“价值投资”的理由之一。                                                                       

“买的好”:看易实难

正确的择时可以让投资事半功倍,这也就是为何很多投资者热衷于此的重要原因。而与股票可以快速买卖的模式不同,由于公募的申购赎回形式,资金的进出不会对客户产生交易的冲击成本,这加剧了投资者对于择时的“渴望”。公募产品的择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1. 当市场位于趋势转换期时择机买入/卖出产品;2. 对于部分业绩尚可的公募而言,寻找短期“挖坑”后的买入良机。其实,这两种方式均看易实难。前者需要投资者对市场的长期趋势有很强的预判性,而个人投资者往往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后者则需要对公募的持仓有紧密的跟踪。此外,基金在持仓信息上并不完全透明并且有所时滞,以及策略上的灵活多变,均加剧了产品的选择难度。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加大对权益类公募的配置,或是相对简单的一道选择题。但假如指数进一步上涨,新的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投资者与其简单依据个人对市场的判断买卖产品,倒不如将资金交付于优秀管理人。对投资者而言,“买的好”更多应从大类资产轮动的角度来理解。投资的核心是对市场中那些中长期的战略投资品种进行布局和把握,挖掘质地优秀的管理人,借助其专业优势,来获取收益                 


组合基金:鱼与熊掌或可兼得

“买好的”还是“买的好”,两者并非选择性问题,而是后者依附于前者的关系。随着产品供给的增加,将优秀的公募、对冲基金整合起来,为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加稳健持久的绝对回报将是大势所趋。最能体现“买好的”和“买的好”的模式莫过于组合基金(FOF、TOT、MOM)。                                             

 

4P选基法:

好买选基金的“4P”方法,从“Performance”(绩效)、“People”(人)、“Portfolio”(组合)、“Process”(流程)四个方面入手。

何为“4P”选基法?                                                   

 

三性分析法:

较为科学的择基原则是需要结合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与自下而上的基金挖掘来形成最终的基金匹配的,合适的市场下配置合适的基金。但如何评判合适的基金在未来依然大概率会符合投资者的预期呢?我们需要持续研究基金的“三性”,所谓“三性”指的是该基金的一致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密切跟踪基金未来操作过程中对“三性”的贴合度,并根据基金“三性”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所谓一致性是评判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实际投资是否吻合。这需要通过深度的调研了解基金经理的言论和观点,并持续跟踪其管理的产品是否符合基金经理的描述。评判过程中,讲究言行合一,若发觉基金经理在实际投资中与其表述的投资理念产生了背离,投资者需要审慎对待。

稳定性是结合了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与历史业绩的综合考量。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但该方法是否持续稳定,需要对背后的历史数据进行大量的回溯和测算。只有经历牛熊考验后,依然能持续坚持自己稳定的投资方法的基金经理,我们才认为基金经理未来仍然大概率会持续当前的操作模式,有助于投资者对其产品进行定义划分。

一致且稳定的定性分析后,我们还要关注基金经理投资方法的有效性,持久不变的无效投资不可谓为明智。只有带来高收益风险比的投资方法,才能在各类市场环境下,持续稳定带来超额收益。通过对产品历史业绩的深度分析,被证实长期稳定有效的投资方法才值得投资者的托付与信赖。

 

独创的操作风格分析方法

好买的操作风格是指投资经理在操作上一种倾向。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延续性很强,如选股还是做趋势、集中还是分散等等。我们认为基金获取收益的层面只有三个,一是个股、二是行业、三是市场,操作上的方式只有两种,要么持有,要么交易。因此,我们对国内的基金,有五个维度进行风格上的刻画。

 

未来,无论是同类型策略亦或是大类资产类的组合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向第三方投顾延伸将是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上基金数量大、品种众多、风格多样,投资者有效地进行产品筛选难度较大。而我们具备专业的基金产品研究团队支持,通过严谨的投资流程,专业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加上严格的基金经理尽职调查流程,实现精选优质产品的投资理念。

最后说说市场

延续19大会议精神,此次中央经济会议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基调。监管和整顿的力度还将延续,但开启新周期或者重回老路的向上或向下的超预期收紧和宽松都很难见到。我们会看到,8年没变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财政+稳健货币”将继续辩证地调控政策方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控制好总体的杠杆率的前提下,形成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大家在M2下降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价格调控越来越重要,货币政策需要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需要从以数量型为主的调控,向以价格型为住的调控转变,利率市场化都在稳步的推进。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完全的“盈利牛”向“水牛”切换还需时日,但考虑到权益类市场今年给予很多优质企业充分的估值和流动性溢价,其中包括家电、电子、周期、新能源汽车等,对于这类板块我们的关注点已经回归到分子端的边际放缓节奏上,相反,相对低配且景气度向上的低估板块值得重点关注,其中包括大金融、医药、环保等。进入2018年,季度层面需要审慎关注的变量主要是通胀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放宽和风险偏好全面提升目前还看不到,对于当前国内外权益类基金的配置观点我们总结为:坚守回调后的优质方向、切换景气回落的高估方向、增配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兴方向。债券和货币型基金目前我们仍然以审慎的态度进行精选,起到分散风险,控制回撤的作用,系统性机会还需等待。

从E/P与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比值来看,沪深300和上证50仍然在2倍附近,具备绝对价值吸引力,但自今年以来不断在收敛,在当前经济平稳、货币政策中性,无明显增量资金入市的环境下,该指标可以一定程度解释创业板指及中证500指数的投资价值,其中可以看到中证500的投资价值在显著提升,而创业板指还需时日。未来是否发生风格切换还需等待内因和外因的共振,内因为中小企业内生性盈利企稳且并购重组贡献的逐步出清,外因为金融监管政策的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回暖、新增资金入市。今年以来牛基宝配置的偏股型基金风格稳定,业绩突出。从一致性、稳定性、有效性的角度来看,符合持续推荐的要求。从各基金重仓情况来看,稳定性较强,且整体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低PEG或高ROE特征,与未来偏向龙头的“重质”行情较为匹配,从性价比修复的角度和稳定盈利的角度来看,依然值得投资者关注和配置。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