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公募基金周报:海外中概市场的吸引力增强

上周,国内基金涨跌不一,其中涨幅最大的是货币型基金,涨幅为0.07%。跌幅最大的是股票型和封闭型基金,跌幅分别为-1.30%和-1.58%。

一、市场回顾

1、基础市场

上周,沪深两市涨跌互现。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592.17点,跌20.90点,跌幅为0.58%;深成指收于14414.16点,涨56.31点,涨幅为0.39%;沪深300收于4929.94点,涨80.51点,涨幅为1.66%;创业板收于3243.20点,涨35.39点,涨幅为1.10%。两市成交54983.38亿元。总体而言,大盘股强于小盘股。中证100上涨4.13%,中证500下跌3.92%。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9个行业上涨。其中,农林牧渔、食品饮料、休闲服务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8.42%、8.05%、7.26%,国防军工、有色金属、钢铁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7.20%、-8.81%、-10.65%。

上周,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0.15%,标普500下跌1.44%;道琼斯欧洲50下跌0.30%。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上涨2.67%,日经225指数下跌7.27%。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海外数据截止2021-10-08

上周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止2021-10-08

 2、基金市场

上周,国内基金涨跌不一,其中涨幅最大的是货币型基金,涨幅为0.07%。跌幅最大的是股票型和封闭型基金,跌幅分别为-1.30%和-1.58%。

上周各类基金平均净值涨跌幅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止2021-10-08

上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的是易方达消费行业和泰康蓝筹优势等;混合型基金表现较好的是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等;封闭式基金表现较好的是易方达创新未来18个月和鹏华启航两年封闭运作等;QDII式基金表现较好的是华宝标普油气A人民币和广发道琼斯美国石油A人民币等;指数型表现较好的是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详细购买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详细购买等;债券型表现较好的是兴业中高等级信用债和中金新润3个月A等;货币型表现较好的是农银汇理14天理财A和南方理财60天A等。

二、上周焦点

国庆假期出行表现同比大幅下降,但实际消费情况可能相对良好

国庆假期旅游出行表现弱于中秋假期和去年同期,为近1年来出行人次降幅最大的主要节假日。2021年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29.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40.1%。和9月中下旬的中秋假期相比,旅游出游人次和实现旅游收入降幅分别扩大17.1和18.7个百分点。1-5日全国发送旅客总量2.84亿人次,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下滑9.1%和34.4%,并且在国庆节上半程出游高峰期,旅客发送量降幅逐日扩大。根据交通运输部的估算,国庆假期全国预计共发送旅客4.03亿人次,日均5750万人次,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日均分别下降7.5%和33.9%。

旅游出行数据的显著回落,可能主要受疫情的滞后影响。疫情对旅游出行这种需要提前做规划安排、并涉及跨地域行程的消费行为,影响呈现一定的滞后性。比如中秋假期3天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达86例、国庆假期7天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仅7例,但国庆出游人次降幅明显大于中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秋假期之前一轮的疫情反弹已经结束,连续15天全国几乎没有新增确诊病例;而国庆假期之前,福建、黑龙江等省份持续有疫情传播,即使假期期间几乎没有新增病例,居民的出行意愿仍然会受到压制。另外,10月3日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报告2名无症状感染者,霍尔果斯市已经启动了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当天阿克苏、伊宁等多个机场进出港航班大量取消。根据伊犁州疫情防控指挥部消息,在伊犁州旅游的游客暂时无法离开伊犁。上述地区发生疫情后,全国多个省市都在国庆假期前发出了就地过节的倡议。清明假期3天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达40例,但在清明节前有连续52天几乎没有新增本土病例,最终清明假期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降幅仅为5.5%,是疫情后旅游出行表现最好的假期之一。本次福建疫情在国庆期间已经基本结束,但受到9月中下旬疫情影响,福建省国庆假期接待游客较2019年同期降幅达68.2%,远大于其他省份。

国庆假期期间,可能更多居民选择了留在本地度过假期。百度迁徙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迁徙规模较2020年同期增长14.6%,这与文旅部发布的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大幅下降的数据特征明显不同。二者的背离,可能来自于市内出行的差异。以往经验来看,在国庆假期期间,由于工作通勤减少、旅游外出增加,主要城市的拥堵指数、地铁客运量等都会出现显著下行。但今年国庆假期主要城市的市内人员流动强于往年同期。比如,国庆假期7天全国百城平均拥堵指数为1.41,超过了2018-2020年同期水平;全国九个大城市地铁客运总量2.16亿人次,同比增长4.3%。这意味着,今年的国庆假期可能更多居民选择了留在本地过节。

留在本地的居民依然对消费形成贡献,国庆期间的线下消费情况,可能并没有旅游出行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弱。国庆假期前6天,银联+网联网络交易金额近8.8万亿元,日均交易金额1.46万亿元,较2020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9.9%和61.5%。其中,电影院线、主题乐园、餐饮等典型的市内消费相关交易金额增幅较大,同比增速均在40%以上。网络交易高增长和疫情后居民消费向线上转移、电子支付习惯养成有关,也侧面反映了相关消费并不弱。高频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为44.1亿元,同比增长19%,观影人次达到9437万人次,同比增长1.2%;餐饮营业门店的平均到店消费收入,较2019年12月日均收入增长了近58%。此外,国庆假期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较2019年同期下滑0.1%,或与其统计口径有关。该数据主要统计百货商场,而百货业态近年来受其他业态挤压、叠加疫情的影响,表现持续疲弱;历史来看,该数据增速波动较大,与商务部统计的数据增速存在偏离,难以代表实际消费情况。总体来看,虽然全国旅游出行数据偏弱,但实际的线下消费可能并没有那么差。伴随近期疫情压制的缓解,年内消费或呈边际修复态势。

2、煤炭供应紧张催生电厂涨价诉求,电价机制向市场化更进一步

今年以来煤炭供给持续偏紧,库存已降至历史低位,供需缺口扩大,煤炭价格大涨。其中,自有产量释放不足是首要因素,同时进口成本高企,其次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需求新增长。今年全球范围内与发电相关的品种,如中国的煤炭与欧美的天然气,普遍有所短缺,因而领涨大宗商品。今夏发电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超季节性增长,6月中国动力煤日耗与美国天然气消费较过去五年均值分别高约9%和12%。发电能源紧张或与超预期的炎热天气密切相关,而低库存叠加可能的冷冬预期则加剧了市场对今冬能源短缺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煤炭产量增长缓慢。前8个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长约6%,剔除春节及去年低基数影响,今年3-8月份国内原煤产量同比仅增长0.3%,远低于过去几年2%-3%的年均复合增速。晋陕蒙三大主产区中,山西增幅居前,内蒙古对产量拖累依然较大。今年以来环保和安监趋严的背景下,煤炭增产相对较慢。进口补充方面,全球范围内煤炭短缺推动海外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采暖季在即,国家发改委提出要“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增加进口、动用储备资源和社会库存”等措施保障今冬煤炭供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增产增供,核增并投产优质产能,同时适度放开进口的情况下,四季度煤炭供给将有所改善,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缓解。

在煤炭价格持续高位的情况下,火电企业一方面面临燃料成本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上网电价长期以来处于低于标杆电价水平,呈现“发一度亏一度”局面,发电意愿大幅下降。从2020年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将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煤电标杆电价确定,在此基础上,电价可以允许浮动(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超过15%)基准价格设定权已下放至地方政府,浮动幅度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协商决定,2020年暂不上浮。

在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进一步放开市场电价上浮、让更多煤电电量进入市场交易,有利于更充分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合理疏解火电企业燃料成本压力。同时,国常会还明确“高耗能行业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

建立保底电价机制,压实市场电价涨幅。近期,广东、山东等省份陆续出台交易用户保底电价机制,退出市场后的电力用户执行惩罚性电价措施,保底电价在目录电价的1.2~1.8倍不等。所谓保底电价,是针对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但又退出的电力用户,由电网承担保底供电责任。本质上,保底电价相当于是针对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惩罚措施,避免用电企业套利。如果没有保底电价,用电侧可以在市场电低于基准电价的时候参与市场,当市场电价上浮的时候退出市场转而要求电网供给基准电量。在各地保底电价政策落地后,各省市场化电价上涨空间将逐步压实。

当前,限电限产和能耗双控对经济的影响交织叠加,共同对工业生产形成制约。影响当前限电限产政策的主要逻辑有两条:第一,部分省份上半年能耗双控未能达标,近期为了完成3季度目标而集中限产,对短期生产带来影响。第二,电力供给不足,各地不得不采取用电指标分解、错峰用电等限电限产政策。两个影响逻辑在具体执行中叠加交织,共同对工业生产形成制约。公用事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矿物、金属制品、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受电力短缺影响影响较大。缺电会进一步推高通胀。一是电价上涨直接推升其他行业的用电成本,进而推升其他行业的产品价格;二是缺电限产导致其他行业、特别是原材料行业的产出和供应减少、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升其他行业的产品价格。

3、9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但预计美联储Taper节奏不变

9月美国非农就业新增19.4万人,大幅低于预期的50万人和8月修正后的36.6万人。总体上,这份非农报告令市场及美联储略感失望。就业、工资、劳动参与率数据的组合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复苏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对劳动力的需求还比较旺盛,但因为供给存在约束,就业增长受到拖累。美国30万人左右单月新增就业可能成为常态。

分行业看,私人部门新增就业31.7万人,与上月相当;政府部门新增就业下降12.3万人,是主要拖累。美国很多学校是公立的,其就业被统计为政府部门,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学校假期和复课时间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使用常规的季调因子会加大统计误差,增加就业数据的波动。不过,即便是看私人部门,就业也没有出现报复性反弹。而在劳动力短缺较为严重的交通运输业(包括卡车司机、铁路和港口工人),新增就业人数也是放缓的。

9月劳动参与率为61.6%,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比疫情前低1.5个百分点,对应的非劳动力人口(Not in labor force)比疫情前增加了约470万人。分年龄段看,55岁以上人群劳动参与率为38.6%,较疫情前下降1.7个百分点;25-54岁人群劳动参与率为81.6%,较疫情前下降1.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老年人参与率下降是拖累整体劳动参与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年轻人的参与率亦有下降,说明还有其他原因阻碍了劳动者回归工作。自疫情开始以来,因退休而不工作的人群比例持续上升,从2020年4月底的31.5%上升至42.1%,说明疫情促使许多中、老年人选择提前退休。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暂时性的不工作不同,提前退休带来的不工作不会因为疫情好转而逆转,对劳动力市场可能有相对长期的影响。

9月小时工资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4.6%,双双较上月进一步上升,也超出市场预期。工资上涨说明劳动力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分行业看,低工资水平的行业,如酒店休闲、交运仓储、零售业工资涨幅较快,而这些行业也正是劳动力短缺比较严重的行业。也就是说,企业想要招工,需要付出更高的工资才行。这将增加未来美国通胀上升风险。

9月表现较好的数据是失业率,由上月的5.2%下降至4.8%。疫情后因为劳动参与率下降,闲置可用的劳动力变少,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加容易趋紧。这对货币政策的含义是,疫情后自然失业率可能上升,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容易进入“过热”状态,如果货币政策不及时反应,可能会增加通胀上行风险,进而对经济金融运行带来扰动。

美联储不会因为这份非农数据而改变其Taper计划。随着供给矛盾愈发突出,通胀上行风险增加,美联储退出宽松的必要性上升。过去两个月,虽然二手车价格等前期涨势较为强劲的价格项目有所回落,但劳动力、供应链、能源供给冲击三重叠加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假如美联储继续等待,或将引发通胀预期走高,最终导致持续的通胀得以自我实现,而这又是美联储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此外,由于7、8月非农就业人数均得到上修(两个月合计增加16.9万人),使7-9月平均每月新增就业人数达到55万人,这应当是美联储可以接受的就业数据。

三、好买观点

1、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

从近期地产政策以及“保供顺价”政策微调看,政策边际基调开始变化。但市场目前仍然处于“纠结期”,整体可能处于区间震荡、轮动较快的格局,前期“配置更加均衡”的建议依然适用。

随着上游价格局部见顶,配置也建议从中上游周期逐步向中下游行业调整。中期来看,偏成长的风格可能仍是重要的方向,建议自下而上择股逐步布局。可关注如下方向:1)高景气、中国具备竞争力或正在壮大的产业链,具体包括电动车产业链、光伏、科技硬件与软件、半导体、部分制造业资本品等。2)泛消费成长赛道,具体包括家电、轻工家居、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因为行业可能逐步进入调整尾声。

近期市场较为关注“能源紧缺”和“限电限产”等问题,在全社会对该问题的担忧之下,中国政策针对的核心矛盾,可能已开始从关注双碳节能等结构性问题,逐步在向保民生、稳经济转移。在此背景下相关的原材料商品价格波动可能加大,市场对能耗双控问题的看法可能在经历从“问题暂时无解”到“政策出手解决”的变化,部分相关周期板块的股价波动风险增加。

“十一”出行数据受疫情影响仍较为明显。10月1-7日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同比减少1.5%,约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国内旅游收入389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交运方面,国庆假期客流偏弱,大约是2019 年同期的六成到八成左右。免税销售和电影票房数据相对较好,海南9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同比增长63%,且国庆假期全国票房也同比增长16.5%,相关板块预计会有较好表现。

本月15日前将有部分公司三季报预告集中披露,由于十月底后将进入长时间的业绩真空期,三季报所反映的行业景气度信息可能对四季度表现有重要影响。具体关注点包括高景气赛道的成长性验证以及中下游制造业盈利受挤压程度是否缓和,以及中上游能源和原材料的业绩的持续性。

2、债券型基金投资策略

上周中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06.1285,较前周上涨0.01%;中债国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03.7051较前周下跌0.04%,中债金融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10.0475,较前周上涨0.05%;中债企业债总财富指数收于206.4122,较前周上涨0.11%;中债短融总财富指数收于187.2832,较前周上涨0.13%。(数据来源:Wind)

中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显示,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3%,下行5.76个基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92%,上行4.67个基点;银行间一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1.13个基点,银行间三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4.43个基点,五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1.69个基点,分别为2.83%、3.17%和3.49%;一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0.12个基点,三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5.44个基点,五年期A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2.69个基点,分别为3.15%、4.01%和4.40%。(数据来源:Wind)

资金面:十一长假后首个交易日,央行逆回购立即回归百亿操作模式,银行间流动性供给不算松但尚属平衡,隔夜利率仍坚挺在2.1%上方,接近七天期利率,七天及14天期资金价格则均回落,尤其跨季过后14天期跌约80bp至2.06%附近,与隔夜及七天明显倒挂。10月8日,R001加权平均利率为2.0958%,较上周跌10.25个基点;R007加权平均利率为2.2455%,较上周跌18.16个基点;R014加权平均利率为2.2567%,较上周跌65.67个基点;R1M加权平均利率为2.4814%,较上周跌19.21个基点。本期内上交所1天国债回购日均成交量为13936.71亿元;较上周增加2927.76亿元。本期内上交所1天国债回购年化利率为3.354%,较上周涨52.8个基点。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第三季度例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会议要求,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数据来源:Wind)

经济面/政策面: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放缓。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虽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1%,虽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延长。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高于上月5.7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快速回升。新订单指数为49.0%,比上月回升6.8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下降幅度收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1%,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较强。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9%,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数据来源:Wind)

债市观点:资金面方面,十一长假后,央行逆回购立即回归百亿操作模式,银行间流动性供给不算松但尚属平衡。国内基本方面,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已经6个月连续下滑。且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也均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但非制造业PMI在9月出现明显回升。海外方面,美联储TAPER行动接近靴子落地,全球央行同步紧缩的预期趋于兑现,虽然有经济向下压力,但中国央行难以逆势而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第三季度例会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最近几年央行一直致力于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以内部均衡为主,兼顾外部均衡”,而在跨周期调节的思路下,央行不仅要跨国内的周期,也要应对海外的经济周期和政策调整的冲击。我们预计在财政逐步发力、出口仍有韧性、房企风险化解稳步推进,但地产销售和投资会继续下滑的背景下,长端利率大概率区间波动。但如果需求端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们预计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将加大,或为资金成本打开一定的下行空间,长端利率可能会相应下行。

3、QDII基金投资策略

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边际回落、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积极改善以及美国债务上限忧虑减弱,海外中资股市场上周整体反弹。主要指数中,MSCI中国指数上涨1.98%,恒生科技、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上涨1.72%、1.07%和0.56%。板块方面,保险、传媒娱乐和可选消费板块领涨,分别上涨6.54%、5.54%、4.84%,而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和房地产板块表现落后,分别下跌7.34%、4.29%、1.10%。

受国庆长假影响上周多数时间A股市场和港股通均暂停交易,海外动向成为影响海外中概股市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上周初期,港股跟随海外市场出现一定抛售。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违约诱发房地产板块出现进一步抛售,高收益率中资美元债券收益率逼近17%。不过,到上周三前后,市场情绪明显回升,主要得益于:1)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得到暂时性解决,美国参议院就抬升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将债务上限问题推迟至今年年底,避免美国短期出现违约的风险;2)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美国贸易代表宣布美国计划重启关税豁免程序,与此同时中美苏黎世会晤为拜登与习近平在今年年底前举行峰会铺平了道路;3)煤炭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边际性小幅回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涨的担忧。

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行业监管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债利率攀升可能在短期继续影响海外中概股市场表现。中美关系边际性改善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中国货币政策逐步放松也可能利好优质港股成长标的。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已经较低,海外中概股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增强。近期市场抛售为长线投资者带来布局机会,可关注已经跌至历史估值区间底部的科技龙头标的。

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