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公募基金日报:大模型密集开放服务,落地应用进入关键期

一、行情回顾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收跌。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 3084.70 点,跌 23.86 点,跌幅为 0.77%;深成指收于 9981.67 点,跌 90.78 点,跌幅为 0.90%;沪深 300 收于 3672.44 点,跌 33.24 点,跌幅为 0.90%;创业板收于 1967.61 点,跌 19.68 点,跌幅为 0.99%。两市成交 5797.05 亿元,较前一日交易量增加 0.99%。小盘股强于大盘股。中证 100 下跌 0.98%,中证 500 下跌 0.69%。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数据来源:同花顺 日期:2023/9/21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 2 个行业上涨。其中,通信、国防军工、计算机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 0.59%、0.19%、-0.02%,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商贸零售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1.62%、-1.76%、-1.80%。沪市有 400 只个数上涨,占比 18.50%,深市有 607 只个数上涨,占比 22.31%。非 ST 个股中,30 只个股涨停,1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 3 个合约均下跌,其中,0 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下跌,其中,道指下跌 1.08%,标普 500 下跌 1.64%,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82%;道琼斯欧洲 50 下跌 1.33%。亚太主要市场普遍下跌,其中,恒生指数下跌 1.29%,日经 225 指数下跌 1.37%。
 
二、指数涨跌
数据来源:同花顺 日期 2023/9/21
 
三、新闻
 
1. iPhone15 预购比 iPhone14 多 10-12% 升级需求强劲
 
苹果于 9 月 13 日凌晨 1 点举行 2023 年秋季发布会,如期发布了多款新品:iPhone 15 系列/15Pro系列、Apple Watch Series9/Ultra2。

总结来说,新款 iPhone15/15Pro 系列整体创新及体验均有较大提升,尤其是 Pro Max 系列采用钛金属弧形中框、3nm 芯片以及潜望式镜头等创新升级,有望进一步带动苹果高端产品的销量预期;WatchSE/S9/Ultra2 形成低中高全市场价格带,芯片全新升级并新增双指互点手势交互方式;Pro 系列能够拍摄空间视频,并在 VisionPro 上播放和分享,亦显示苹果 MR 体系的生态和软件内容正不断完善。

招商电子:从供应链跟踪来看,此次发布会主角 iPhone15 系列整机备货仍相对正常,判断年内备货超 8000 万,且前期更侧重于 15Pro Max 和 15 系列。供应链增量最受益者为立讯精密,一方面,公司参与 15Pro Max 和 15/15Plus 三款机型组装,份额明显提升,公司是 Watch 主力供应厂商亦受益产品升级,另外,公司新切入 USB-C 母端接口以及潜望结构件,迎来零部件价值量提升;此外,公司 MR 整机量产在即,望打开长线业务空间。而高伟电子亦将受益于摄像头升级以及未来潜在导入后摄潜望市场,水晶光电参与了 Pro Max 棱镜组的供应;另外,比亚迪电子受益于通过收购捷普有望新切入钛金属结构件;其他还可以关注 MR 链条兆威机电、领益智造、长盈精密等,以及潜在新入苹果的信濠光电,关注钛金属、空间视频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趋势。

从订单来看,iPhone 15 的预购订单表现比市场担忧的更强劲,摩根士丹利(大摩)发布研究报告指出,iPhone 15 Pro Max 的交货等待时间平均 5~6 周,是“过去 7 年来发布的iPhone 中,等待时间最长的款式”。

大摩直指,最新款 iPhone 系列在美国的交货等待时间,反映了“吃紧的供给和强劲的初步需求”。大摩表示,中国方面,iPhone 15 交货等待时间、预购数据则是惊喜,主要因为华为的智能手机需求也相当强劲。

另一方面,Wedbush 分析师 Dan Ives 于 9 月 18 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iPhone 15 的初步预购订单较iPhone 14 多出 10~12%。美国地区的 iPhone 15 Pro/Pro Max 等待交货时间已延至 10 月底至 11 月初,印度、中国及部分欧洲地区的 iPhone 15 预购表现也相当强劲。

Ives 分析显示,iPhone 15 系列的多数需求主要偏向较昂贵的 Pro 及 Pro Max 款式,有望让苹果的iPhone 销售均价拉高 100 美元,达到约 925 美元。

Ives 预计 2024 财年的 iPhone 出货量会持稳于 2.25 亿部,但先前压抑的升级需求有望推升销售均价。
 
2. 大模型密集开放服务,落地应用进入关键期
 
自从 8 月 31 日百度、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首批大模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之后,陆续又有多款产品开放使用。与此同时,模型企业也加快大模型面向工业、金融、政务、教育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大模型呈现出加速落地之势。

大模型落地应用进入关键期

8 月 31 日,百度、字节、商汤、中科院旗下紫东太初、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 8 家企业/机构的大模型,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9 月 5 日,科大讯飞宣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面向社会开放,用户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讯飞星火”APP 或登录“讯飞星火”官网直接注册使用。同日,360 智脑大模型面向公众开放,用户可以通过 360 智脑官网、各大应用商店下载“360 智脑”App,也可以升级 360 安全卫士、360 安全浏览器等体验。

9 月 7 日,腾讯混元大模型在 2023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亮相,并通过腾讯云对外开放。腾讯混元大模型拥有千亿参数规模,具备中文创作以及复杂语境下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9 月 8 日,蚂蚁集团发布自研的金融大模型。基于该大模型能力的两款产品——智能金融助理“支小宝2.0”和为金融从业专家打造的业务助手“支小助”同时亮相,将在通过备案后上线。 在越来越多大模型陆续通过《暂行办法》备案后,未来还将有更多面向公众开放服务。与此同时,模型企业也加快了大模型面向工业、金融、政务、教育等细分行业的应用。

云端、终端并举加速落地

金融行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密集的行业,是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重要领域之一。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表示,大模型基于其构建的向量空间,正在打造出崭新的智能信息处理基础平台,进而变革各行各业的基本生态。对于金融领域而言,金融机构对于大模型的态度决定了自身的定位,也决定了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抢占先机。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其中金融行业大模型约 18 个。蚂蚁集团、度小满、恒生电子、同花顺等都已经在积极研发金融大模型。日前蚂蚁集团发布的金融大模型及智能金融助理的“支小宝 2.0”、智能业务助手的“支小助”有望应用于客服、销售、风控等业务场景。

工业企业应用也为业界所关注。根据 IDC 近期发布的《AI 大模型在工业应用展望,2023》报告,大模型在工业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增强场景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升模型适用性;二是利用自然语言对话和内容生成能力变更应用交互方式,生成文档、报表等。目前,国内大模型正在从技术迸发进入产业导入期。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从企业自身的智能化管理,到产品设计研发、质量控制检测、供应链管理、安全生产等相关环节,人工智能都可发挥重要作用。

与手机、汽车等终端相结合,同样是推动大模型加速落地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对云端侧而言,终端侧与用户的结合与互动更加紧密。目前无论大模型厂商还有车厂对此都有着不小的热情。周鸿祎认为,大模型最成熟的应用在于文本写作、内容生成、支持问答,汽车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典型场景,内部有它的生产和办公系统,可以用大模型来选一些比较小的切口导入,达成了深度学习并实现个体赋能。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