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公募基金日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底召开

一、行情回顾

昨日,沪深两市涨跌互现。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023.08点,涨4.31点,涨幅为0.14%;深成指收于9826.73点,跌37.07点,跌幅为0.38%;沪深300收于3571.03点,跌1.48点,跌幅为0.04%;创业板收于1959.13点,跌9.10点,跌幅为0.46%。两市成交8119.32亿元,较前一日成交额减少11.59%。大盘股强于小盘股。中证100下跌0.03%,中证500下跌0.33%。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2个行业上涨。其中,食品饮料、传媒、汽车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2.59%、0.61%、0.60%,建筑材料、房地产、计算机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0.70%、-0.81%、-0.96%。沪市有1117只个数上涨,占比52.37%,深市有1580只个数上涨,占比55.13%。非ST个股中,41只个股涨停,8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不一,其中,2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昨日,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上涨0.01个百分点。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数据时间:2023/11/1  数据来源:Wind

二、指数涨跌

数据时间:2023/11/1  数据来源:Wind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普遍上涨,其中,道指上涨0.67%,标普500上涨1.0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64%;道琼斯欧洲50上涨0.77%。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下跌0.06%,日经225指数上涨2.41%。

三、新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底召开

10 月 30 日-31 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此次会议有以下五点部署值得关注:
1)强调建立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与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预示“大财政”有望回归;
2)首提“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预示货币要加强对财政的协同力度;
3)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预计三大工程建设将得到金融重点支持;
4)重申“活跃资本市场”,突出国有大型金融资本重要性;
5)强调金融工作“中央事权+属地责任”原则,旨在防范加快建立金融强国的同时,金融风险集聚和暴露。

【点评】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起源于 1997 年 11 月。彼时面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与国内银行系统不良率高达30%的危局,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朱镕基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从此确立了每五年召开一次会议的传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安排在新年前后举行。1997 年召开的首届会议安排在当年 11 月,第二次工作会议略微延迟到 2002 年 2 月,第三、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分别于 2007与 2012 年 1 月举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 2017 年 7月召开,是唯一一次年中召开的会议,会议由习总书记亲自主持,五名政治局常委出席,重要性明显提升。

本次会议重点强调的五大部署,其实在一定程度是回应了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主要关心的问题:
1、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会议肯定金融回归本源的成绩,也指出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等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强监管和防风险仍是重点工作,而“建设金融强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等新提法,也为金融行业规范有序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新要求。其中货币政策支持尤为重要。从会议表述看,货币政策将继续着眼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以更加丰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适应新时期的新特点,更好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此次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可能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通过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增加长期资金的投放渠道,缓解政府债发行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期限不匹配问题。自8 月政府发债提速以来,资金面迅速收紧,隔夜利率攀升至1.8%上方。尽管央行于10 月开展8000 亿/日的流动性投放,但受制于政策工具的期限性,资金紧的局面一时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在10月31 日,非银机构的隔夜利率甚至高达50%。因此,增加长端资金投放工具,解决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即成为货币配合财政发力的关键之一。二是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杠杆,撬动信贷资金流向科技、绿色、普惠、养老,以及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更好的实现金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服务。结构性政策工具是缓解融资需求不足,资金“堰塞湖”难题的重要创新,截至三季度末,结构性政策工具投放7 万亿元,占货币政策工具总投放量44.3%。从实际效果来看,高端制造,绿色低碳、普惠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在结构性政策工具的激励下出现迅猛增长。

2、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
所谓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其政策目标即是降低房地产顺周期性,降低房地产领域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一方面,在充分理解和全面监测金融机构、居民、企业等主体在房地产信贷扩张、风险集聚过程中交互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影响房地产信贷供求、市场主体预期,以达到控制信贷规模、稳定房价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宏观审慎的逆周期调节校正微观审慎的顺周期性,通过提升经济主体抵御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金融体系整体的韧性。此次会议突出资金监管的重要性,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要求,并重点提及“加快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与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设”,可见未来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将有收有放,其重点将向三大工程倾斜。


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金融资源过度流向房地产市场,或是对房地产企业避之不及,都不利于良性循环。一方面,着眼于政策的优化调整,“纠偏”过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优质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支持。这应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寓意所在 。另一方面,在保障民生的同时,稳经济和稳房地产投资。

3、地方债务化解的长效机制与央地财权事权关系
第一,覆盖范围不单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还囊括其“显性债务”,土地收入减少或使部分地区面临财政重整压力,需做好隐债和显债统筹平衡。其次,需着眼于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避免“化解一批又新增一批”的问题。第三,遏制增量不意味着财政的不作为,应调动地方财政稳增长的积极性,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加持“股权财政”同样重要。最后,央地财权事权关系调整优化也提上日程。具体措施上:一方面,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政府稳杠杆,以此“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另一方面,可从体制机制上入手,探讨逐步提高中央政府支出在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占比,调高地方政府税收尤其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分享比例等优化措施。近期万亿特别国债的发行,中央财政突破3%的预算限制,其实就事这种“大财政”政策转向的一个典型事件。

4、理解“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
自从7 月政治局会议首提“活跃资本市场”以来,多项改革举措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此次会议再度重申这一要求,并且强调“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说明中央对金融业合规经营的管理进行强化。

5、突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防控金融风险的底线、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是金融工作会议长期共性的主题。


早在首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家就设立了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简称金融工委),用于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成立中央金融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将央行、各国有银行、人保等金融机构的党组改为党委,加强党对金融系统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垂直领导。2017 年召开的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则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创立与金融风险息息相关。此后例如2012 年工作会议在吸取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上届会议将“防控金融风险”上升为空前高度,明确“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随后,市场出现了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加速出台落地、互联网金融整治,以及蚂蚁集团上市搁置等事件。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