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公募日报:公募基金定增缩水,新面孔加入

一、行情回顾

昨日,沪深两市双双收涨。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于 3015.17 点,涨 57.32 点,涨幅为 1.94%;深成指收于 9330.44 点,涨 283.35 点,涨幅为 3.13%;创业板收于 1807.03 点,涨 58.06 点,涨幅为 3.32%。两市成交 10526.59 亿元,较前一日交易量减少 22.41%。小盘股强于大盘股。沪深 300 上涨 1.91%,中证 500 上涨3.14%。沪市有 864 只个数上涨,占比 51.89%,深市有 853 只个数上涨,占比 57.48%。非 ST 个股中,67只个股涨停,6 只个股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 3 个合约均上涨,其中,0 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 31 个行业上涨。其中,电子、计算机、通信表现居前,涨跌幅分别为 5.50%、4.57%、4.38%,农林牧渔、银行、煤炭表现居后,涨跌幅分别为 1.01%、0.47%、0.26%。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 日期:2024/2/29

昨日,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上涨 0.13 个百分点。

昨日,欧美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道指上涨 0.12%,标普 500 上涨 0.52%;欧洲 STOXX50 下跌0.14%。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数下跌 0.15%,日经 225 指数下跌 0.11%。

二、指数涨跌

数据来源:Wind 日期 2024/2/29

三、新闻

1、公募基金定增缩水,新面孔加入

今年以来,公募参与定增的各项数据较去年同期缩减明显。截至 2 月 28 日,今年以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公募共计 12 家,认购总额为 76.2 亿元。而去年同期,共计 35 家公募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认购总额为261.88 亿元。较去年同期,公募年初至今的认购总额同比下滑了 70.9%,参与定增次数也少了近 2/3。

在公募参与定增的榜单上,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华夏基金 3 家“定增大户”仍牢守前三名。今年以来,仅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华夏基金参与定增超过 10 次,分别投入了 33.67 亿元、22.51 亿元、5.59 亿元。去年同期,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均参与超 30 次定增,总投入分别为 56.58 亿元、54.74 亿元、11.80 亿元。同时,中欧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和南方基金退出公募定增认购列表的 TOP10。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利得基金以参与 4 次定增、1.17 亿元的认购总金额现身公募参与定增名单第五名。

2024 年以来,以定增股份上市日计算,A 股市场内已有 38 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落地,实际募资总额超过 30 亿元。按证监会行业划分,今年来,公募参与定增时更青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所属行业个股。从目前的定增公告来看,公募机构仍是定增市场的重要主力军之一,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出现在参与定增机构的名单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可能迎来较好的定增项目配置时机。且在突出扶优限劣的再融资监管政策引导下,2024 年 A 股再融资市场生态也有望不断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财通基金表示,对 2024 年定增市场保持积极乐观。项目供给方面,监管提高发行要求,会对项目供给起到一定把关作用,同时亦会呵护优秀上市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定增市场的整体资产质量可以预见会得到提升,而对定增市场深刻理解、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

新闻来源:财联社

2、深圳楼市回暖?

近日,深圳楼市陆续传出小阳春的消息。深圳贝壳研究院称节后(2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新增客源量增长 340.3%,带看量增长 1288%;深圳中原进一步发布成交数据称,2 月 19 日至 2 月 25 日,深圳楼市新房住宅共成交 231 套,环比上涨 1676.9%;二手住宅共成交 666 套,环比上升 974.2%。

深圳银行业人士表示,深圳楼市总体上没有想象中那么暖:刚需购房可能还是受到经济环境和收入预期的影响,而大部分投资购房需求还处于观望的态度,综合来看,市场各方还在博弈当中。2 月 LPR 大幅下调的确让有意购房者在心理上有一定改善,不过 LPR 一年一调,真正生效需要在明年的房贷合同上才行。3 月份生效的贷款利率是去年 LPR 调降的利率。

2 月 26 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 2024 年 1 月份 70 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一线城市中,新房销售价格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 0.1%、0.8%和 0.7%,上海上涨 0.4%,二手房销售价格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 0.7%、0.8%、1.2%和 1.6%。数据显示,深圳 1 月份一二手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居一线城市前列。实际上,深圳一直在优化房地产销售端政策。去年 11 月深圳发布优化政策,宣布二套房首付由 7-8成调整为 4 成;年前的 2 月 7 日,深圳再次优化了楼市相关政策,主要的调整是深圳户籍居民家庭无需社保即可购买两套住房,单身限购 1 套以及非深户社保要求降至三年。

深圳中原地产某区域总监表示,前期的利好政策累计效应逐步发力,数据也显示近期深圳楼市回暖很多。但是下一步是否会继续放宽政策,估计还要再观察。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近日对媒体表示,市场最终能否企稳,要看 3 月份和 4月份的数据。一方面,去年 3 月下旬开始,销售开始放缓,形成了低基数;另一方面,节前重点城市相继出台重磅纾困政策,加上今年将稳增长、扩内需、促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楼市是否真正回暖仍需进一步跟踪和观察。

新闻来源:财联社

3、春节前后资金流入呈现差异化

节前 A 股市场经历了剧烈的波动,随后以迅猛态势实现 8 连阳,拿下新年的开门红。Wind 数据显示,1月 29 日至 2 月 8 日,全市场流向股票型 ETF 的资金总额高达 2026.49 亿元。其中,从宽基指数来看,跟踪沪深 300 指数的 ETF 基金“吸金”效应最强,随后向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扩散,新增资金规模分别为 864.41亿元、306.11 亿元和 328.62 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日期范围:2024/1/29~2024/2/28

节前“国家队”通过 ETF 大幅净买入 A 股

自从“国家队”用真金白银支持 A 股市场后,市场加速反弹,不同于以往的只购入大盘股,此次救市资金亦流向了中证 500、中证 1000 以及中证 2000 这些中小盘指数。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 月 28 日,全市场共有 731 只股票型 ETF,份额合计为 15009.01 亿份;截至 2023 年末,全市场股票型 ETF 共 725 只,份额合计为 13713.47 亿份。以此计算,年初以来,股票型 ETF 数量仅增加了 6 只,但总份额却增长 1295.53 亿份。

瑞银证券最新的测算显示,年初至今“国家队”通过 ETF 净流入 A 股的规模或超过 4100 亿元。为了测算“国家队”的入市规模,该机构追踪了 19 只沪深 300ETF、19 只中证 500ETF、7 只中证 1000ETF 以及 9 只中证 2000ETF 场内基金产品近期的交易情况。在估算中,机构 ETF 每日调节后的“超额成交金额”估算为“国家队”的净买入额。由此估算的超过 4100 亿元净流入规模中,沪深 300、中证 500、中证 1000、中证2000 分别占 75.9%、12.9%、6.7%和 4.5%。

节后海外对冲基金回流 A 股

2023 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 437.04 亿元,与多数机构最初预测的 3000 亿元相去甚远。在去年一季度“重启交易”高峰时,资金流入一度触及 1800 亿元,但随后由于经济和盈利复苏不及预期、海外高利率和地缘政治压力,北向资金开始逐渐流出,这一态势在 2024 年 1 月和 2 月初并未缓解,在市场信心不足、资金流出、雪球敲入、量化“股灾”等一系列压力下,上证综指一度测试 2600 点区间。不过,事态在春节前两天开始反转。2 月 6 日,证监会表示将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同日,中央汇金公告称“充分认可当前 A 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

在这一背景下,A 股持续攀升,带动北向资金流入。不同于 QFII,北向资金中存在不少“快钱”,即对冲基金,它们也已经闻风而动,博取反弹收益。高盛的研究显示,上周对冲基金大幅买入,抵消了 2 月前三周的流出。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外资买入 38 亿美元,其中中国台湾股市(+31 亿美元)和 A 股(+17 亿美元)表现领先。韩国股市出现了小幅流入(+2 亿美元)。

随着“国家队”救市资金的涌入,A 股渐渐走出底部 。海外游资在节后这个关键点看涨 A 股,开始了“抄底行动”, 部分海外上市的中国 ETF 在市场疲弱之际表现出了强劲的资金流入。例如,YINN(富时中国3 倍做多 ETF)今年以来已吸金 2.77 亿美元,FXI(追踪富时 25 中国股指数 ETF)、KWEB(中概互联网指数ETF)和 CWEB(沪深中国互联网 2X 做多)也分别获得了 8442 万、7996 万和 2301 万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些数据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乐观预期。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请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 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 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

大佬访谈
全球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