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说:
虽然头发全白了,杨锐文还是景顺长城最年轻的股票基金经理。在与好买的访谈中,杨锐文聊起了自己的性格,他说,“或许是因为还年轻,所以还有很多理想化的行为存在。”
过去的三年半,对于典型成长风格的杨锐文来说,就是在盐碱地里种庄稼。在非核心资产中寻找成长股的这条路上,他觉得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从独木桥变成了钢丝绳,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虽然走得艰辛,杨锐文还是觉得不忘初心更重要,“我难道不知道追风口很容易吗?但这不是我做的事情。”在他的内心中,必须要对自己的投资方法和实践拥有信仰,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在与好买的访谈中,杨锐文从对过去的反思开始,层层剖开自己的投资信仰,并立足当下这个时点,展望了未来的投资布局。
坚守盐碱地
杨锐文非常坦诚,在访谈的一开始,他就直面了自己过去的一些误判。
他说,自己过去三年半就是在盐碱地里种庄稼。“在非核心资产中寻找成长股,在2017年时还是一条正常的路,虽然有点窄。但到了2018年,我就觉得自己在走独木桥。进入2019年,这条独木桥变成了‘钢丝绳’。”
“核心资产之外,走错一步就容易粉身碎骨”。杨锐文说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过去的两三年,市场对核心与非核心最大的不同是,“如果投资核心资产,就算低于预期有时股价也不一定会跌,但如果选择了非核心,一旦业绩低于预期,有些时候跌停就变得难以避免。”而2019年以来,核心与非核心的极端分化行情,再一次将压力抛向了杨锐文。
“如果三年前有人和我说,在盐碱地里种庄稼要种三年半,我肯定不相信。”在反思自己的投资时,杨锐文非常诚恳也非常理性。
在他的归因中,对地产周期的误判成为最核心的因素。当时间重新回到2015年,当三四线城市的人口不断净流出,高位库存无处释放叠加地方财政承压时,杨锐文承认当时的自己根本看不到做多地产周期的因素。“一直到2017年三季度,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棚改货币化,也意识到自己低估了房地产的韧性。”
在杨锐文看来,正是地产周期的持续加上供给侧改革的进行才是推动核心资产上涨最根本的原因,外资的买入只是增强的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反思是,在过去的经验中,杨锐文认为自己低估了白酒的金融属性。“在我们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中,很多人在这一轮白酒价格的上涨周期里开始囤积茅台,这就是高端白酒背后金融属性的一个例证。”
尽管在房地产周期上,过去的几年证明了杨锐文的误判,但并不代表未来地产周期会继续强劲。
一个重要的数据是,从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尽管这几年房地产又走过了一轮上升的周期,但居民的边际杠杆也在急剧地陡峭上升。一个无法忽视的变化是,从2017年开始,包括储蓄和理财在内的家庭金融净资产第一次出现下跌。
“当金融净资产开始下跌,消费作为收入的函数,将首当其冲。而这已经在汽车销量过去几个月的持续下滑中尖锐地反映了出来。”
成长股或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宏观经济的周期转向,也让杨锐文看到了“盐碱地”变成“沃土”的可能。
这种对未来的展望有来自多个维度的信息支撑。
第一重维度来自杨锐文对历史周期的认知。2010年,中国联通首度引进iPhone,向中国消费者打开了智能终端的巨大市场。随后的几年,智能手机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快速普及,渗透率大幅提高,而这也带来了苹果产业链上一系列消费电子企业的业绩爆发。另一方面,2015年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又进一步催化了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发酵。但紧跟在2015年后的就是人口红利即将结束,同时此轮科技周期完美地连接上了地产进入上升期,就给A股市场带来了一个强烈的风格切换。
但在杨锐文看来,上一轮科技周期结束的核心原因是没有重大创新。而如今,5G的发展即将带来下一轮科技周期的启动,并触发新一轮5G手机的换机周期。
第二个维度的信息来自整个华为供应链的巨变。去年以来,外部环境的改变给不少中国企业带来了生死存亡的问题,也在危机中诞生了许多新的机会。事实上不仅仅是华为,大量中国的科技企业都开始将供应链向国内转移,这也极大的推动了国内科技产业链的发展。
另外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科创板的设立。尽管科创板正式运行后,关于估值泡沫的话题就不断被提及,但在杨锐文看来,任何的创新都需要一定的泡沫。“美国科技企业之所以强大,也是在其初创的时候享受到了很高的估值泡沫。泡沫是一个引导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因素,也是繁荣的基础。所以这里说的泡沫是一个中性词。”
杨锐文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的新经济并不好,一个原因是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导致一级市场的创投企业融不到钱。“科创板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我认为会对新兴产业树立一个估值标杆,解决一二级估值倒挂的问题,推动社会资源向新兴产业进行配置。一定的泡沫,才能推动创新。”
好企业的两个前提和三个维度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工作最终仍然要落脚到选出好公司的问题上。
在这个问题上,杨锐文有一条核心的投资理念,那就是找到符合产业趋势的行业,精选高成长个股。
对于杨锐文而言,好公司一定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第一公司必须要做好产品,第二它必须可跟踪可验证。“我经常通过上下游验证,去挖掘好的公司。有时候你去调研一个企业,他的供应商和客户告诉你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也能帮助你验证这个公司的能力。”
“对于这个公司的产品,他们的客户是最专业的。如果他们的客户觉得好,就说明产品真的很好。专业人士的判断,肯定会比我更懂。”
在这两个前提下,杨锐文又将上市公司的研究具体细分为三个维度——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公司自我进化的能力。
在调研上市公司时,杨锐文倾向于和公司的中层管理人沟通。他认为,一个公司的高管往往会对公司的前景过于乐观,如同父母通常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而中层管理者,则真正决定了公司的执行力。
另一方面,公司的企业文化则决定了公司发展的高度和空间。
杨锐文很强调公司自我进化的能力。他喜欢的公司,其组织机构一定时能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而不断自我进化。
“大部分人都很关注ROE本身,但我希望追寻的是好公司的本源。而我正是从这三个角度去评判一家公司的好坏与否。只有理解好企业的本源,我才能在波动中耐得住清淡,坚守对这个公司的信念。”